游客
题文

关于“美丽中国”的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
话题一 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
PM2.5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汽车尾气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工业污染排放
其他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话题二 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话题三 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劳动者求职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生态文明建设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国家如美国、俄国、日本和印度竞相将竞争触角伸向太空,使太空成为继陆海空后又一个新的战场。20世纪末,我国的“863计划”专家组向国务院递交一份正式的探月科研报告,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2003年9月,中共中央着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作出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嫦娥一号”计划,这标志着我国的探月工程正式起步。
材料二 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太空。“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与突破。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的意义。

王老师手中现在有一笔余钱,打算进行投资,寻找“钱生钱”的途径。请问:
(1)王老师“钱生钱”的途径主要有那些?
(2)你认为王老师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买一赠一,赠品、奖品不予‘三包’,打折商品概不退还;某银行注销卡申请书规定:(消费者)同意自递交申请之日起45天(含45天)内继续承担被注销卡产生的风险损失;……”是2006年3·15晚会现场揭晓的十大霸王条款中的部分内容。这些“霸王条款”让许多老百姓“有冤不能伸”,吃了不少的哑巴亏。运用经济常识回答:(8分)
(1)为什么要反对“霸王条款”?
(2)怎样才能根除“霸王条款”?

“十二五”规划将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受到各界瞩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并开展了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社会各界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材料二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
②OECD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但在收入分配中出现一些问题。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差是2.57倍,到2009年达到3.33倍;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2005年已增至4.88倍,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2008年西部的贵州与东部的浙江人均GDP之比为1:3.3。
材料四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新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而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扩大内需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积极参与此主题活动的政治意义。
(2)材料二反映什么经济问题?
(3)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内在经济联系?并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三中出现的问题。
(4)结合材料四,说明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哲学依据。

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能源资源要素成本长期被低估,而资源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在强化。半年前,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不大,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求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调整天然气价格。各地政府都在准备上调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北京等多省市还举行了城市民用管道天然气输配价格调整听证会,天然气涨价可谓箭在弦上。
当前,我国通胀预期不断高企,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更是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天然气暂停涨价。
材料二北京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稳定物价精神,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通过新增“菜园子”等方式提高菜、肉、蛋等的自给率和应急保障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了市场监督,严打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向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暂停天然气涨价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3)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政府在稳定物价中履行了哪些政府职能,以及为什么必须承担稳定物价的职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