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观念中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
①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在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工作后提出:阿房宫没有被火烧,而且阿房宫本来就没有建成。这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②两千多年来,阿房宫已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特殊载体,即阿房宫被后人视为既是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又是秦始皇大兴土木、奢华无度、涂炭百姓的历史佐证。因此,阿房宫的恢宏壮观被后代文人描写得越来越夸张,而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淫威暴虐的狰狞面目也越来越突出。
③早在西汉前期,著名政治家贾山的《至言》就借秦为喻,言治乱之道,他笔下的秦始皇就“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其后司马迁在其《史记》中记述了阿房宫的胜景。汉唐时代的文人,对秦宫室和阿房宫进行了更具想象力的描述。《三辅黄图》进一步将秦都咸阳的离宫别馆统统记在阿房宫名下,言“始皇广宫室,恢宏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正是基于这些“历史记载”,杜牧创造了千古绝唱——《阿房宫赋》。他笔下的阿房宫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最后被“楚人一炬”,变成“可怜焦土”!正是根据这些,在历代史家的著述乃至今天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学术著作和工具书中,在大中学校历史教材中,都一言以蔽之曰:秦阿房宫为项羽纵火彻底烧毁。
④因而当考古学家揭开阿房宫遗址的神秘面纱后,发现被誉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代表性杰作的阿房宫,竟然是“半拉子”工程,这自然使人们感到不知所从。
⑤其实关于阿房宫的历史资料,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多处明确交代,如其载:“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甚至在秦帝国覆灭前夕,阿房宫工程仍在进行。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的问题,《史记》里也有明确记载: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司马迁的“咸阳”概念,不包括阿房宫所在的“渭南”地区。因此《史记》云:“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⑥既然历史文献关于阿房宫问题有着明确的记载,那么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还是认为阿房宫被项羽烧毁了?我想由于秦始皇大兴土木的暴政繁刑,导致了强大秦帝国的迅速灭亡,这早已成为历史的定论。秦始皇大兴土木项目很多,阿房宫是其中之一,阿房宫建筑越恢宏,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越深重,使社会的矛盾越激化,留给后人的历史教训就越深刻。历史学家对秦帝国、秦始皇的历史判断是正确的。但在历史资料的使用上,不能因为结论的正确而忽视历史资料自身的科学性;更不能为了强化结论的说服力,而使用“放大”甚或“夸大”的历史资料。文学与史学不同,尽管阿房宫没有被火烧,也没有建成,但是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仍然是一篇光照寰宇的文学名著;但是作为历史科学作品,关于项羽焚毁阿房宫的说法则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并及时吸收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纠正各种不全面、不准确的东西,还历史以原貌。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早在西汉前期,贾山就写阿房宫“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言阿房宫之恢宏壮丽,是想借秦为喻,言治乱之道。 |
B.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但阿房宫所在的“渭南”地区却并不在这个被“屠”“烧”的“咸阳”之内。 |
C.在历代史家的著述中乃至今天的《中国通史简编》《辞海》等学术著作和工具书中,称阿房宫为项羽纵火彻底烧毁,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大量记载。 |
D.虽经考古发现表明,阿房宫最终也未建完,但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被“楚人一炬”变成“可怜焦土”,更多的是出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
E.因为后代文人对阿房宫的恢宏壮观进行越来越夸张的描写,所以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淫威暴虐的狰狞面目也就越发突出。下列关于“阿房宫”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经考古发现,阿房宫被项羽烧毁缺乏史料依据。 |
B.两千多年来,阿房宫承载了双重历史概念,既代表了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又是秦始皇奢华无度、涂炭百姓的历史见证。 |
C.阿房宫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工程,这一问题在《史记》中有明确的交代:“阿房宫未成。”而后世文人从创作角度出发故意忽视了这一点。 |
D.阿房宫是秦始皇大兴土木的项目之一,它建筑恢宏,“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从而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痛苦。 |
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阿房宫被项羽烧毁了?请根据全文分条概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理解文中关于“历史的真实”这一问题?请结合文章分条概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注题。
法兰西思想之王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希望他将来做个法官,但他对文学发生兴趣,后来成了一名文人。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艺。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1725年他被迫流亡英国,对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研究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研究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
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以及他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得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统治者也想利用他。路易十五请他当过宫廷史官,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把他待为上宾,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曾接见过他,但最终都由于他的叛逆思想而不欢而散。痛苦的经历使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王往来。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了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的史诗《亨利亚德》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描写了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信仰自由的史实。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作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伏尔泰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不过伏尔泰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民,宗教是不可缺少的。他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在哲学上,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
他提倡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的思想。
他对劳动人民是十分鄙视的,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说“当庶民都思考了,那一切都完了”。
他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
伏尔泰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
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节选自《世界名人传记速读》,有删改)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和诗,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了深刻的哲理。
B伏尔泰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来行文,他曾因用辛辣的语言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
C伏尔泰将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个无神论者。
D伏尔泰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使得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E本文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文学创作突出、思想深刻、哲学成就卓越、捍卫公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家形象。请简要概括分析伏尔泰文学创作的特点。
文章的结尾雨果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他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有人认为,这个时代的烙印可能是时代的精髓,也可能是时代的局限,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蒲公英情人
欧·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沃尔特是这样说的。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7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7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
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的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
“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萨拉哭喊了起来。
“纽约可是个大城市。”沃尔特回答说,“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
“我给你写了信的。”萨拉用力地说道。
“没收到!”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
“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的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为什么?”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W’,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
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一滴泪痕。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表现一对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对他们寄寓深深的同情。 |
B.萨拉靠给一家餐厅提供菜单维持生计。她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萨拉每天忍受着相思之苦,还得坚持工作。 |
C.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本文主旨就在于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 |
D.本文中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正是这种爱让沃尔特终于和他的蒲公英姑娘重逢。 |
E.本文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匠心独具的结尾,以及让人读后产生“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魅力。小说中的萨拉有着什么样的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
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部分的作用。
这篇小说以“蒲公英情人”为题,有人译为“菜单上的春天”你认为哪个题目好?请结合全文,阐释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中旬,约在公历12月22日(或前后一天),是冬至节,又称冬节。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特别为人们所重视,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过冬至像过年一样隆重。
这是因为我国古代的历法曾以冬至为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要隆重庆祝。据传周代时冬至日是新年元旦,那天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中国改行夏历后,冬至才退居次位。汉朝时,冬至成了“冬节”,魏晋南北朝时又改称“亚岁”。今泉州一带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所以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祭祖。
冬至应节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馄饨,西北一带多吃水饺,江浙一带则吃汤圆。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分为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泉州一带冬至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在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以前,北京一带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称为“馄饨”,希望把他们吃掉,过上太平日子。据说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一直流传至今。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所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和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习俗。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即用糯米粉捏成鸡、鸭、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日早晨,聚在祠堂中依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祖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为“食祖”。冬至节祭祀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节选自王衍军编著的《中国民俗文化》,有删改)下列关于“冬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特别为人们所重视,全国有些地方过冬至节像过年一样隆重。
B每年农历十一月中旬,约在公历12月22日前后,是冬至节,又称冬节。
C据传周代时冬至日是新年元旦,那一天很热闹,因此在今天的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
D中国改行夏历后,冬至的地位下降了。汉朝时,冬至变成了“冬节”,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改为“亚岁”。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泉州一带冬至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有的人家还在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在门上,敬门神。
B冬至应节食品全国各地不太一样,西北一带的人多吃水饺,江浙一带的人多吃汤圆,北方人吃馄饨。
C泉州人冬至节吃丸,称为“尾丸”,这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
D北京一带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据说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一直流传至今。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一个注重传统的国家,节日都与祭祀相关,冬至节祭祀祖先,以示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国一直世代相传。
B因为羊肉和狗肉有壮阳补体的功效,而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所以,北方民间至今仍有冬至进补羊肉狗肉的习俗。
C“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冬至所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用来祭祀和互赠亲朋。
D苏州人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分为有馅的大粉团和无馅的小粉圆两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中
(日本)大西赤人
开车后不到一小时,雨下得更大了。我放慢车速,和前头的车稍稍拉开一点距离,只见前边的尾灯在大雨中影影绰绰.....刚巧碰上路口亮着红灯,我打了个呵欠,揉揉双眼。
严格说来,现在我是违章的。我正带醉驾车,虽然只喝了两三杯斟得不算满得啤酒。自从3年钱夏天患肝疼以来,我差不多戒了酒。但是,遇到今晚这种情况,需要到饭店那种地方去商量点事儿什么的,就得凑凑兴,不得不陪着喝上两杯。
戒酒后,每逢这种场合,我都主动充当高级出租车司机的角色,用自己的车送上司回家,颇得上司欣赏.今晚也同样,着不,刚刚部长送回家了。本来开车时,我满以为只喝了一点啤酒,那点醉意马上会消失的,不料,部长刚一下车,驾驶座上只留下我一个人时,全身骤然瘫软下来.不,我没醉,大概时太疲劳了吧。
我在中坚商设担任部长助理,在持续不断的慢性经济萧条中,终日疲于奔命。公司业务不景气,公司内部甚至传出风声,说要裁减职员。儿子哲夫明年即将考大学,现在正是紧要关口。我已过40,如果被裁下来,那可太糟了。因此,我拼命地干着。
车从大马路拐向我家所在的方向。街上寥无人迹。这没什么奇怪的,雨这么大,加之又已过了11点。随着家门的临近,我的睡意越来越浓。
我蒙蒙胧胧,漫不经心地将车向狭窄的十字路口左侧拐去。突然,车灯光柱的前端浮现出一个黑影。我慌忙紧急刹车,可已经迟了。车明显地震动了一下,无力地停了下来。
我楞住了,过了好一会才摇下车窗,把头伸到雨中。我悄悄向后望去,沉沉夜色中只见一个人倒在后轮和保险杠之间。一把伞正好盖住了他的身体,其余什么都看不见。我下意识地去开车门,手刚摸到门柄,又僵住了。
霎时,各种想法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转动起来。我又看了看那倒着的人影,那人似乎在轻轻蠕动着。我飞快地摇上车窗,周围依旧空无人影,路旁的房子里也没有人出来,我重新握住方向盘,踩下油门。“酒后驾车”、“打盹驾驶”,两个讨厌的词眼涌上心头。总而言之,要让警察知道就麻烦了。毫无疑问,责任该由我负……
离开那儿,莫名其妙地绕远道回道加。我定定神,按了门铃。里面响起妻子直子的脚步声,门开了。
"啊,你回来了,我还以为是哲夫呢!"
"哲夫!他出去了?这么大的雨?!”
“是啊。他说收音机的电池没电了,到自动销售机那儿去买几节。我让他明天再去,可是……”
我突然不安起来,莫非……我又回忆了一下刚才那人影的样子。衣着什么的没有看见。伞呢?那伞确实是把大黑伞,可也算不得特殊,不能说是特征。直子和我说话,我心不在焉地应答着,一个劲儿竖着耳朵听门铃响没响,可是,传入耳膜的只有哗啦啦的雨声。
过了一会,电话铃响了。我的掌心猛地沁出了一阵汗来。直子出去接电话。
“这么晚了,谁还打电话来?喂,我是宫田。恩……恩……啊?”
直子的声音突然高了起来。
我撞了自己的儿子,然后逃走了。虽然电话通知说没有生命危险,但我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自己开车了。我安抚着激动的直子,车向医院驶去。三四分钟后,便到了久保田外科医院。我们被带到急诊室。哲夫正躺在床上,和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巡警谈着话。
听护士说,还算幸运,哲夫伤不重,左腰部分被车身擦肿了。右肘被保险杠狠撞了一下,断了,流了好多血。为了安全,今晚暂时让他住院观察。
“你还没有回忆起那车子的特征吗?再想想看。”
巡警正在询问哲夫。我的心突地一下抽紧了。
“那是一瞬间的事,加上当时我疼极了。糊里糊涂的。”
我松了口气,太可怕了。
“说得也是啊。但是,把人压了。还逃走,实在太卑鄙了。明天也行啊,要是想起什么线索,请和我联系”。
巡警留下这句话,走出病房,我和直子一块儿把他送了出去。回到病房,哲夫已坐了起来。
“能坐起来吗?”
“不要紧。口真渴啊!接待室有自动销售机,给我买点汽水吧!”
“我去吧。”
我正想抬脚,直子已抢先一步走出了门。我害怕单独和哲夫呆在一块,含糊嗫嚅着:“稍等一下……”便想到走廊上去。这时哲夫开口了。
“爸爸!”
“恩?”
“那辆白色的红焰牌。”
“……”
“车号是7604。”
“哲夫!”
那是我的车!哲夫什么都知道,可是什么都没说。
“真糟糕,天太黑,我没有认出你。所以,把你扔那儿了……幸好伤不重,你没有说出我。实在太对不起你了。”
这时,我第一次正视哲夫的眼睛,我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我买了柑子葡萄……”
直子回到病房,她象看到了什么异样的东西,极不自然地打住了话头,沉默下来。
哲夫看着我。她的视线犹如绵绵不绝的冷雨,立即,我感到一股彻骨的寒气,仿佛全身内外被淋得透湿一般。我呆呆伫立着。文中开头画线的句子于全文有何作用。
答: 请概况“我”回到家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请概括这篇小说的主旨。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目前的再生医学技术已经允许科学家将皮肤细胞改造为与心脏细胞、胰腺细胞和神经细胞酷似的细胞,但要生成完全成熟的细胞却困难得多,而这是挽救生命疗法的一个关键的先决条件。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他们开发出了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化为成熟的全功能肝细胞的方法,并证实,这些细胞被移植到模拟肝功能衰竭的转基因实验小鼠体内后,仍然能够自行蓬勃生长。
②在以往关于肝细胞重编程的研究中,由干细胞衍生而来的肝细胞被移植到肝组织中后,通常很难存活。据每日科学网报道,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利用全新的细胞重编程方法,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了肝细胞,且与构成原生肝组织的细胞几乎没有区别。
③“此前的研究需要设法对皮肤细胞重编程,使其恢复到类似干细胞的多能状态(诱导多能干细胞),然后再培育成肝细胞。”论文的高级作者、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丁胜(音译)解释说,“但这些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并不总是能够完全变身为肝细胞。所以我们设法将皮肤细胞带到一个中间阶段。”他们利用混合了重编程基因和化合物的“鸡尾酒”,将人类皮肤细胞改造成与内胚层类似的细胞。包括肝脏在内的许多人体主要器官都是由内胚层细胞最终成熟而形成的。
④接下来,他们找到了一组可以将这些细胞转变成功能性肝细胞的基因和化合物,并在几周之后就观察到了变化。“这些细胞开始呈现出肝细胞的形状,甚至开始执行正规肝细胞的功能。”论文的另一位领导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学者米拉德·雷兹瓦尼说,“它们还不是完全成熟的细胞,但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⑤为了看看这些早期肝细胞在真实肝脏中的表现,研究人员将其移植入小鼠肝脏,并在之后的9个月时间内,通过测量肝脏特异性蛋白和基因的水平来监测它们的功能和生长情况。他们发现,移植2个月后,小鼠体内的人类肝脏蛋白水平提升了,这表明移植的细胞正在转变为成熟的功能性肝细胞;9个月后,细胞生长未出现放缓的迹象。
⑥这些结果预示着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成功再生肝组织所需的因子。论文的另一位高级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肝病中心副主任霍尔格说:“在未来,我们的技术可能成为不需要全器官更换或者因供体器官有限而无法移植的肝衰竭患者的一种替代疗法。”
⑦这是一种新的细胞重编程方法,能够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变为与构成天然肝组织的细胞几乎无差别的肝细胞。眼前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但其细胞已能够在移植后数月完全成熟并生长,这一事实让人感到前景尤其光明。对于不可逆的肝衰竭病症来说,代价不菲的肝移植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案,如果干细胞技术能成为一种替代疗法,无疑将为罹患肝衰竭的数百万病患带来新的希望。(科技日报 )下列各项对文中画“”部分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已经能够将皮肤细胞改造为与心脏细胞、胰腺细胞和神经细胞酷似的细胞。 |
B.科学家已经能将与心脏细胞、胰腺细胞和神经细胞酷似的细胞生成完全成熟的细胞。 |
C.科学家已将掌握了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化为成熟的全功能肝细胞的方法,且这些细胞能在实验小鼠体内存活。 |
D.科学家利用全新的细胞重编程方法,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了与构成原生肝组织的细胞没有区别的肝细胞。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此前,科学家将皮肤细胞转化为肝细胞之前还需要使其恢复到类似干细胞的多能状态。 |
B.科学家设法将皮肤细胞带到一个中间阶段,就能将诱导多能肝细胞完全变为肝细胞。 |
C.包括肝脏在内的所有人体主要器官都是由内胚层细胞最终成熟而形成的。 |
D.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组可以将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变成功能性肝细胞的基因和化合物。 |
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科学家将人类皮肤细胞改造成内胚层细胞,然后再将这些细胞转变成功能性肝细胞。 |
B.研究人员将早期肝细胞移植到小鼠肝脏,发现移植的细胞能转变为成熟的功能性肝细胞。 |
C.霍尔格表示,在将来,将皮肤细胞改造成肝细胞的技术可能运用到肝衰竭患者的治疗上。 |
D.新的细胞重编程方法,能够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变为与构成天然肝组织的细胞几乎无差别 |
的肝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