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          B.乙醇(C2H5OH)          C.二氧化碳
(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他们都含有碳元素,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含碳物质的燃烧会导致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                             
(3)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如图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利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4)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5)二氧化碳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①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         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                   。则分解不完全。
③上述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
④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         ,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         (填字母序号)。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
(6)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2)转化关系图中由H2CO3→CO2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
(3)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氧化物和单质,请写出该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那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 N a 2 C O 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 N a O H N a 2 C O 3
N a O H 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 N a 2 C O 3 溶液可以与中性的 C a C l 2 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白色沉淀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

证明猜想Ⅱ正确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 k P a 下进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 g ,放入 A 中试管内,向 B 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20 m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2) B 中集气瓶盛放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在27℃,101 k P a 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 g / L )(计算结果精确至1%)
【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实验反思】
(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填数字序号);
①选择试剂种类②确定试剂用量③试剂产地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⑤实验安全环保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2)实验探究Ⅰ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A 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于收集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可用同样的发生装置,原因是,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
(2) B 实验中设计合理的是(填"①"或"②"),另一装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 C 是定量实验,选择仪器不恰当或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实验时选择量筒规格应
(填"50mL"或"100mL"),称量时砝码与药品放反了(1g以下为游码),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5%(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过滤反应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 N a C l ;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 N a C l (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 N a C l N a 2 C O 3 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2 ~ 3 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碳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 K N O 2 )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生产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二氧化氮; 乙:氮气; 丙:氧气; 丁:氢气;
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是: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同学丙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 g 31 . 6 63 . 9 110 169 246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
(A)溶质可能是 C a C l 2 C a ( O H ) 2  
(B)溶质可能是 C a C l 2
(C)溶质可能是 C a C l 2 H C l

【查阅资料】 C a C l 2 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B)正确
猜想(C)正确

【交流反思】为确定猜想(C)正确,下列几种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填字母)。

A.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粉冒气泡

C.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涂抹在 p H 试纸上,测溶液的 p H < 7

D.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