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67mol/(L·min)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s)2A(g) + B(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A)2·c(B)
C.已知反应的△H>0,则第5分钟时图像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体系的温度
D.若在第7分钟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则表示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a曲线
下列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Ag+、NO3—、Cl— | B.K+、Ba2+、Cl—、CO32— |
C.Na+、Fe3+、NO3—、SO42— | D.Na+、Mg2+、OH—、NO3— |
下列有关概念的叙述正确是
A.向某分散系中加入一种电解质后产生沉淀,则该分散系一定属于胶体 |
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外观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 |
C.摩尔是一种可以把物质的宏观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的物理量 |
D.某物质溶于水后能够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
“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
C.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
D.根据能否与碱溶液反应,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
下列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2+ + SO42-= BaSO4↓ |
B.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
C.氯气通入水中:Cl2+H2O =2H++Cl-+ClO- |
D.钠放于水中:2Na + 2H2O = 2Na++2OH-+H2↑ |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电子的转移 |
B.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生成氧化产物 |
C.同一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 |
D.任何反应中一定有氧化剂和还原剂,且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为同种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