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X、Y、Z为同一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其原子的部分电离能(kJ·mol-1)如下表所示:

 
X
Y
Z
I1
496
738
578
I2
4562
1451
1817
I3
6912
7733
2745
I4
9543
10540
11575

 
(1)三种元素电负性大小关系为       
(2)写出Y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Z的第一电离能的原因               
(3)X晶体采用下列       (填字母)堆积方式。

(4)含有元素X的盐的焰色反应为       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               
(5)NaCl、KCl、MgO、CaO晶体结构相似,其中三种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

晶体
NaCl
KCl
CaO
晶格能/(kJ·mol-1)
786
715
3401

 
4种晶体NaCl、KCl、MgO、CaO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 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中还原剂是,氧化剂是

有一包粉末状固体,可能是由Al2(SO4)3、CuCl2、KNO3、Na2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粉末投入蒸馏水中,粉末完全溶解,得到蓝色透明溶液A。
②取A溶液少量,向其中逐滴滴加烧碱溶液直到过量,观察到先有沉淀出现,而后沉淀逐渐增多,然后沉淀又逐渐减少,但最终仍有部分蓝色沉淀。
③再取A溶液两份,一份滴加BaCl2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也出现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一定不含,可能含有。(填化学式)
(2)写出过程②中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


(3)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进行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和结论是

(1)下图所示为按树状分类法对一组物质进行的分类。请填写下列标注。

(2)如右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可用___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 B.Cl2 C.CO2 D.HClO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制备银镜,并与Fe(NO3)3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振荡盛有2%的AgNO3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mL乙醛中
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
写出银氨溶液与乙醛反应生成银镜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假设]
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3-能氧化Ag。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2,验证了假设1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 NO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测定上述实验用的Fe(NO3)3溶液的pH值
②配制溶液,并将适量此溶液加入内。
……
,假设2成立。
,假设2不成立。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3)3溶液中的Fe3和NO都氧化了Ag。
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为什么?
(3)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溴出口温度为何要控制在80—900C。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
生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分离时液溴从分离器的_____(填“上口”或“下口”)排出。
(6)为什么不直接用含溴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要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