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猜想①:该化肥是NH4Cl,
猜想②:该化肥是 ,
猜想③:该化肥是NH4HCO3,
猜想④: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 不成立;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图1),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2)中 溶液滴入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 不成立。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2)中的 溶液,若 ,则猜想①成立;若 ,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 .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
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 .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
【表达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 |
你是否赞同该观点并阐述理由 |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
|
“结论2”不正确 |
某同学用A、B、C三个烧瓶分别按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设环境温度和压强保持不变),结果如表(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时间/天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A瓶(干燥的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0 |
B瓶(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
0 |
0.4 |
1.2 |
3.4 |
5.6 |
7.6 |
9.8 |
C瓶(沾了清水的铁丝) |
0 |
0 |
0 |
0.3 |
0.8 |
2.0 |
3.5 |
D瓶(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0 |
(1)B瓶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2)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易生锈?。
(3)怎样才能防止铁生锈(至少写出两点具体措施)?。
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为探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利用图甲装置实验,过近一个月观察,发现B中铜丝生锈,而A、C中铜丝无明显变化。由此小林同学得出结论:铜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铜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接触。
试回答:(1)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吗?
(2)你认为参与铜生锈的物质还可能有 ,理由是
。
(3)为验证你的判断,可用图中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近一个月的观察发现,D中铜丝基本无变化。由此可认为:铜在 条件下难于生锈,故参与铜生锈的物质有 。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 所需的时间。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
1 |
2 |
反应物 |
5%H2O2 |
5%H2O2 |
催化剂 |
1g水泥块 |
1gMnO2 |
时间 |
165秒 |
46秒 |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实验方案】: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律。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否定B、C装置的理由是:
。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