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 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 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 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
“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苏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 | 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
| 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 )
| A.工业化方针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 )
| A.余粮收集制 | B.粮食税 | C.农业集体化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
| 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 |
| C.“功劳”是指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
| 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B.新经济政策时期 |
| C.农业集体化时期 | D.工业化建设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