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
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 | 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
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 | 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 |
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的“十字军东征”。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
A.东正教 | B.伊斯兰教 | C.犹太教 | D.佛教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 | B.立功将士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臣 |
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 B.孟子 | C.商鞅 | D.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