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指
A.上海学生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 B.五四运动,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
C.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 D.上海学生运动,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人民在政治翻身成为国家主人 |
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 |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 | B.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
C.成为保路运动的导火线 | D.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在于中国之内,国民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胜利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C.清帝下诏退位 | D.《临时约法》颁布 |
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该观点重在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 | 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 |
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 | 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