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 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
|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
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
|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
|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
|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
库尔贝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秸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据此推断,该绘画作品属于()
| A.古典主义美术 | B.浪漫主义美术 |
| C.现实主义美术 | D.现代主义美术 |
不再强调感情与辞藻,而是着眼于描绘具体的事实,并将科学的原理应用在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上。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文学作品是()
|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 B.《叶甫盖尼·奥涅金》 |
| C.《悲惨世界》 | D.《等待戈多》 |
右图题为“战斗的生活”,它反映了“文革”中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这种现象最恶劣的影响是()
| A.使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
| B.使高考制度被废除 |
| C.使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
| D.使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 B.“百花齐放”的主张 |
| C.“文化革命”的观点 |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