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者徐蓝说,欧共体实行的以一系列《洛美协定》为代表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尽管存在缺陷,却是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径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更是欧共体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加强其欧洲特性的突出表现。这实质上反映了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发展中国家与欧洲结盟
C.美国的影响力在减弱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它在防止大规模战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解决一些地区性冲突事件和重大危机中又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006年10月9日,朝鲜不顾联合国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公然进行了核试验,这表明

A.联合国在处理地区间问题上没有约束力
B.多极化格局下,联合国的作用有待加强
C.法西斯分子卷土重来,欲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D.朝鲜开始崛起,成为了国际格局中的又一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