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 分类 |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 |
动物狩猎畜牧 |
植物农事耕作 |
天象气侯时间 |
山川河流方位 |
战争兵器 |
服装居住 |
交通 |
文化娱乐 |
宗教 |
数量物性 |
| 比值(%) |
20 |
17 |
15 |
9 |
7 |
8 |
7.7 |
3.6 |
3.1 |
3.6 |
3.6 |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罗马法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是遗嘱有效时,就不使用法定继承。只有在死者生前没有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所立遗嘱上所指定的继承人已经先于立遗嘱的人死亡或拒绝继承时,才可按法定继承办理。这一规定
| A.带有一定的习惯法痕迹 |
| B.体现了遗嘱继承的优越性 |
| C.完善了遗产继承的制度 |
| D.有效地维护了私有财产权 |
斯塔夫理阿斯诺在《全球通史·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中国文明的连续性》中说:“……儒家世界为中国所统治……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具有内向(聚,编者注)性的社会。……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未曾中断的文明。”造成内向(聚)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不断发展完善的儒家道德准则和思想文化遗产 |
| B.普遍盛行而统一的民族语言 |
| C.庞大无比的人口数量以及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 |
| D.相互隔绝而独特的地理环境 |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
| 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 |
| C.《九章算术》实用性相对有限 |
| 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
“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①商鞅变法“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汉高祖“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③宋太宗“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④明清“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南宋时期的宋慈是被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取得的业绩来看,宋慈
| A.表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
| B.“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 |
| C.忠实地践行了“格物致知” |
| D.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