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意义。(14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4年6月12日,环境保护部等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2014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会议要求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二: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人们感动于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激起人们对青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材料三: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粤东某市,一位尝到种茶甜头的农民被问起成功的“诀窍”时,他说:“80年代我看到油茶有发展前景,便凭着热情和经验,大种老品种油茶,因产量低,近乎亏本;90年代,我看了很多农业科技书,按照书上的介绍去做,也没多少收获;进入新世纪,我认真研究了茶山土质酸碱成份,引进了新的油茶品种,并根据土质、气候特点来施肥和管理,终于摸索出一条种茶致富之路。”,他的成功之路还在当地通过电视台作了宣传。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部署环保专项行动的原因。
(2)你认为该歌曲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3)请分析材料三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

材料: 1992~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目
1992年
2008年
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447
36796
62163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17.9
57
69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0.6
1.8
2.9
市场化程度(%)
26.0
77
79.8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1)请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做出简要判断。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制度原因。

材料一: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光盘行动”是2013年1月16由腾讯微博认证用户徐侠客在微博上首先发起。微博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众多媒体和网友的热烈反响。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成为中国“热词”,吃饭打包、杜绝剩饭的“光盘行动”渐然成风。蛇年春节成为了最节俭的春节之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地政府纷纷贯彻落实该批示精神,要求杜绝党员干部用公款铺张浪费。
材料二: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关于公民、政府、人大、党等方面的知识,谈一谈怎样才能避免各种奢侈浪费。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假如你是人大代表,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

《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一部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其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生态,甫一上映,就受到观众的好评。
材料一:夏日早晨,云南香格里拉。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藏族姑娘卓玛正在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老黄卖的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馒头。是陕北人冬天最爱吃的一种主食。糜子,又叫黍,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安徽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促成了人们恬淡保守的气质,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毛豆腐……(第三集《转化的味道》)
秋日的清晨,在内地的湖南,稻田里的禾花开了,也到了苗族人制作腌鱼和腊肉的时节……(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烤炉上滋滋作响的肉夹馍饼,大铁锅里翻腾滚动的芋头炖肉,肌红脂白肉色鲜艳香气浓郁透明若纸的金华火腿……《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乡愁纪录片。它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特色食材,传达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引起了天南海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材料二:它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祖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还有食物的演变过程,包括广袤的祖国山河。它虽是美食纪录片,但充满了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充满了浓浓的乡愁。
结合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材料一:让世界了解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强调,要以“四个讲清楚”为内容阐释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要讲清楚我国文化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而选择的,适合我国国情;要讲清楚中华文化反映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为中华民发展壮大族提供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国民意愿,体现时代发展。
材料二:让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树立融通中外的理念: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善于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讲述不同国家间共同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科学的对外宣传: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使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等无形的东西有形化、长久化;注意在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价值;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对外宣传中,我国应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