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雾霾
科学知识:霾与雾的区别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一般是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肉眼是看不到这些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的。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专家声音:中国环境可能继续恶化 根治雾霾至少需20年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的两位主编认为,今后中国的环境可能继续恶化,而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重现蓝天,可能还需要20-30年以上。
报告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和惨痛教训,遗憾的是,中国不但没能避免重蹈覆辙,甚至比他们走得更远,产生了更严重、更广泛、更长久的环境污染。报告根据发达国家的经历分析,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英国从1952年的“雾都事件”到重现蓝天用了50多年,德国用了30多年,日本用了20多年。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13亿人口,刚刚超过50%的城市化率,高达50%的第二产业比重,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世界的工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等,使得中国的环境问题比其他国家严重程度深,范围更大,牵扯面更广,原因更复杂,治理起来更困难。
他山之石:看国外如何治霾
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主要立足点在减少煤炭用量。为此,英国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将烧煤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往郊区。他们又颁布法令,要求工厂按更高标准建烟囱。
美国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依据地理和社会经济,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理区域进行统一管理。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开展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多渠道整治污染。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
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肉眼可视的角度判断,呈黄色或橙灰色的往往是霾而不是雾。
B.造成中国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包括人口众多、第二产业比重大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C.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至少还需要20年的时间。
D.不少世界经济强国在治霾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以应对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根据文章的相关信息,我国根治雾霾需要很长时间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没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且污染更严重,环境可能继续恶化。
B.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化率不高,第二产业比重大等因素带来的问题比其他国家严重,治理更难。
C.缺乏媒体的广泛宣传,没有通过舆论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
D.暂时还没有制订像发达国家那样强有力的法案、措施等来多渠道抑制环境污染。

结合文章内容,为我国的治霾工作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当自己的伯乐
吴淡如
 ①我们曾读过韩愈的《马说》一文,大意是这样的: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的话,本来资质很好的千里马,就会沦为常马,死了也没人知道它是能日行千里的马。
  ②也许大家都因之而相信,一定要有伯乐出现,看出自己的潜能,并且尽力栽培,自己的天赋才能够发扬光大。很多未获成功的人,也常常认为自己本是怀才不遇的千里马,只是时运不济,没遇上伯乐,害得自己的天才被埋没了。
  ③伯乐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无疑是有一些作用的。但每位伯乐所扮演的都不是“一路扶持、始终相依”的角色,他或许陪过成功者一段,但终须放手,最重要的障碍还是由成功者自己跨越的。
④人生遇到伯乐,固然有助于成功;而伯乐可遇不可求,不遇伯乐,我们就注定是失败者吗?
⑤不久前,有位记者问曾获得世界冠军的羽毛球选手熊国宝:“你能赢得世界冠军,最感谢哪个教练的栽培?”木讷的他想了想,坦诚地说:“如果真要感谢的话,我最该感谢的是自己。”
  ⑥原来他入选国家队时,只是“绿叶”的角色。教练选了他,并不是要栽培他,而是要他当陪练。他没有埋怨,也没有懈怠,他赏识自己的球技,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成功。那些年,为了增强体能,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他依然早上5点去晨跑。
  ⑦那一年他垫档参加世界大赛,大家都认为他是去当“牺牲打”的,没有人在意他会不会打赢。没想到他竟然势如破竹地一路赢了下去,甚至赢了教练心中最有希望夺冠的队友,得了世界冠军,一战成名。
  ⑧没有教练赏识自己,他自己赏识自己;没有教练栽培自己,他自己栽培自己。当机遇垂青时,他抓住了机遇,获得了成功。如果他当初纠结于“绿叶”的角色,埋怨教练“有眼无珠”,自我放逐,那么,当机遇降临时,他定会措手不及,最终当个“牺牲打”罢了。
  ⑨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是需要诸葛亮费尽心力来扶持的阿斗。成功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伯乐。如果成功者是千里马的话,那根要自己跑快一点的鞭子,99%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也是自己操纵的。在人生道路上,若不遇伯乐,我们要勇于当自己的“伯乐”。
(选自《青春励志》2011年第10期,有删改。)
文章开篇从韩愈的《马说》写起,有什么好处?
阅读③④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1)分析第③段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第④段的作用。
从论证过程看,文章是如何阐明“要勇于当自己的‘伯乐’”这一观点的?
你赞同本文的观点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小题。
为泥土洗澡
(1)2012年,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在奥运场馆的选址上,英国人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将奥林匹克公园建在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场和废弃工地上。
(2)说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据调查,这块土地上的污染物包括石油、汽油、焦油、氰化物、砷、铅和非常低含量的放射性物质。大量有毒的工业溶剂已经渗透到土壤中。
(3)换一种思维考虑,在工业机械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使将奥运场馆选址在这种地方,也不必担心。因为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就可以了。
(4)但是英国人似乎很愚蠢,他们并没有选择这个简单的方法,而是舍易求难,运用复杂方法给这片被污染的泥土洗澡。
(5)2006年10月以来,伦敦市政部门对这块土地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大约3000次的现场调查,制订了详细的恢复生态计划。之后,他们在奥林匹克公园的范围,建起了两座土壤修复工厂,开始用泥土清洗和生物降解法对接近100万立方米的受污染泥土进行清洁。有毒的土壤被挖起,运进巨型土壤“洗衣机”,分离掉沙子和碎石,然后清洗提炼出污染物。在这之后,用超大“电磁铁”分离掉重金属。清洗过的土壤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实验室的检测来评估其清洁程度。经过这样清洗的曾经被严重污染的土地已经完全恢复“干净安全”的标准。据一份测试报告说,被清洗过的土壤即使被小孩儿不小心吞下都不会有问题。
(6)英国人为泥土洗澡,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这种了不起,不是因为他们的科技手段如今已经如何发达,而是他们开启了一种有关人类对环境欠账的弥补尝试:即是不惜代价,让被自己玷污的环境再重现生机。这种做法或许会被看成是天真可笑,其实,这恰恰是被人类忽略的重大责任。
(7)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总工程师萨瑞芙说:“直接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运到垃圾场然后填满,这其实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但这种做法在现在的时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8)萨瑞芙的这句话,再次告诉我们何谓真正的环保,那并非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应是我们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选自《甘肃日报》,略有改动)
“为泥土洗澡”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具体过程是:挖起有毒的土壤—运进土壤“洗衣机”——分离掉重金属。
文中第(5)段所列举的数据在说明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对第(2)段中的划线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说英国人在奥运场馆选址上的做法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大约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
B.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的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C.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使英国人做了一件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了不起的事情,使被玷污的环境重现生机。
D.这篇说明文告诉我们,真正的环保,应是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E、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如生活垃圾要分类处理,废旧电池要专门收集处理,减少使用塑料袋等。

阅读下面小说语段,完成1~2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了。

1.

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 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 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2.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4题。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ruì()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A)。 有一天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跑去问:"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的眼晴,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 老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

一位哲人说: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B)。升学也罢,就业也好,创业亦如此。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你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2.

为文中A、B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备选词语:询问请教抉择挑选

3.

文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4.

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语句通顺。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凝望一棵开花的树
王长敏
(1)我在杂乱的、破旧的村庄,寂寞地走过漫长的雨季。将我年少时的眼光,从晦暗的日子里打捞出来的是一棵棵开花的树,它们以一串串卓然不俗的花擦亮了我的眼睛,也洗净了我的灵魂。
(2)整个春天我仰望着天空,看一棵棵沉默不语的树正吐露芳香,我常在一棵树下站定,想探访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秘密,我惊奇一棵会开花的树:洋槐树的树皮,被四季的风雨雕刻成皱巴巴的脸,在这随处丛生,其貌不扬的树上,当一串串白白的、黄黄的、亮闪闪的花儿挂满枝头的时候,一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因此而变得诗意葱茏。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我蓦然发现一棵棵开花的树才是村庄的灵魂,一串串,一朵朵花才是树的灵魂。一棵开花的树多么遵守季节的秩序,每一个春天的到来,就把洁白的灵魂挂在树梢上,它们之所以选择了那样的高度,是为逃避一双肮脏的手掌,或低俗或恶俗的攻击?
(3)和一个村庄一样卑微的洋槐树、苦楝树、椿树、石榴树、梨树,它们和乡村的房屋,农舍,田野的庄稼一样保持着永久的沉默。但它们用芳醇的花香,或苦味的花香,向尘世表达出很智慧,很超脱的喜悦,我在整个春天被这浓郁的香气迷住了。我看见了生活里的大美和大雅。
(4)我在书本垒砌的阶梯上爬行,一棵棵开花树站立成我精神的守望者,我是五月出生,和石榴花同期,我自信在我的生命里流淌着有志者事竟成的力量。也许被那时的贫穷,闭塞,落后,愚昧的乡村生活所苦。或被满地烂泥堆积的土路,破旧不堪的屋舍等杂乱无章的凄凉风景所伤,我逃跑般离开了村庄,一去再也没有回头,仿佛心有余悸对那个村庄再作回忆,我向往富足,自由,浪漫的城市生活。我在一本本书里寻找出路,在一门门学问中学下去,我掌握着先进实用的技术。我从一个单位调换到另一个单位,我认识许多该认识和不该认识的人,我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东西,我认识了被物质欲望燃烧得忘却灵魂存在的男人和女人,看清了争名夺利者的丑陋灵魂,我被虚情假意的友情爱情蒙骗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看见了自己多么孤独的灵魂,心头涌动着无限抑郁的烦闷。我想关掉手机,关上防盗门离开人群过一段净心的生活,在红尘滚滚里这是不可能的,许多莫名其妙的流言将会把人淹死。
(5)远离了故土,远离了那蓊蓊郁郁的开花的树,一个极度困惑,极度迷茫的时间段,我在一个不经意的日子听到了古筝,在一曲曲琴韵里寻找到了一片片苍苍的森林,梨花或洋槐花灼灼的白光正在阳光里复制我年少的梦。沉默不语的树啊,我蓦然发现万叶吟风的夏夜,一棵开花的树的语言就是古筝琴韵,我从小未曾见到的古筝,我一接触它竟无师自通地和它沟通了,像一见钟情的恋人。仿佛与树相伴的日子我就听懂这种音乐所表达的深沉的感情。在每一个酒醉的夜深人静,一曲曲古筝伴随我,洗涤了我心灵上的尘土。我自认为我是认真地、小心地一路走过来的,我已拥有许多知识和学问,其实我的纯洁的灵魂正不知不觉地被物欲抽走了。
(6)当我开始把目光从城市的名枷利锁里收回,投入大自然的一棵自由开花的树,一棵开花的树的精神正注入我的思想,我的目光有了阳光和绿色可以停留,有了自由呼吸的纯净空气,我脱离了低俗的生活,我的目光和灵魂渐渐变得宽广而清澈。(王长敏)
原载:《散文百家》
文章第(2)段中作者说“我惊奇一棵会开花的树”,“惊奇”的原因是什么?
题目《凝望一棵会开花的树》中的“凝望”一词作和解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你从散文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棵开花的树的精神正注入我的思想”中的“精神”指什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