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全文以 为线索,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10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加点字含义。
⑴选贤与能__________⑵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_
⑶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⑷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解释下列虚词含义或作用。
⑴为: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 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写“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一句表达内涵相同的句子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手?”
(选自《列子•汤问》)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东:东方。 |
B.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距离 |
D.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B.何为者也 |
C.缚者曷为者也 | D.为其来也 |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
B.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 |
C.宇宙无限,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
D.要大胆挑战权威的思想、学说。 |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㈠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街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㈡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木。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首文:同“纹”,花纹 | B.故为精卫故:所以。 |
C.树创随和和:愈合。 | D.学仙有过过:过多。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为”与“而为月精”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精卫 |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C.化为邓林 | D.黔熬为食于路 |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㈠和文段㈡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
B.文段㈠和文段㈡均有表现“人物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内容。 |
C.文段㈠和文段㈡都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寻与思考。 |
D.文段㈠表现了精卫的大无畏精神;文段㈡则表现了人们对嫦娥偷窃行为的斥责。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尊君在不()
C去后乃至() D. 元方入门不顾()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 B.对/子骂父 |
C.下车/引之 | D.元方入门\不顾 |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 ——欣然接受 | B.友人惭,下车引之——抛砖引玉 |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 D.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大笑乐”是因为谢太傅对当天讲论文义的家庭氛围让他很开心。 |
B.《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的。 |
C.“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
D.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因为他的丈夫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