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解释加点的字。
有千里之能(             )           ②之不能尽其材(            )
③才美不外(              )        ④执策而之(            )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安求其千里也 B.真无马邪策之不以
C.鸣之不能通其意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D.祗于奴隶人手学而时习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策之不以其道。
                                                                                    
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胡饼:烧饼。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⑧箸:筷子。⑨啖:吃。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因公()(2)觉饥甚而不敢()
(3)其人已心之()(4)果蔬皆不()
下列各句“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②又久之③公约之饭④其人心怪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马也()(2)才美不外()
(3)执策而之()(4)之不以其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已】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 蒙辞军中多务 或钱币乞之 B.若 孰毒之乎
C.过 及鲁肃寻阳 人恒,然后能改 D.见往事耳 有时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过:_________(2)诣:_________(3)就:_________(4)悉:_________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句子翻译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两篇文章的了解,你觉得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虎8分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者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注释,不啻:不止。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人不啻倍也 / 则人之食虎也
B.然虎食人者不恒见 / 而虎皮人常寝处之
C.虎自其爪牙 / 有智与物而不能者也
D.一敌百 / 夫不能游堕事

翻译句子3分
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五柳先生传1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3分
(1)或酒而招之()(2)造饮尽()
(3)颇示己()
将文中两个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


文中称五柳先生是“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由此可见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是怎样的?这种追求从我们已经学过的哪篇文章中也能得到证明?3分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追求财富、高官、权力;各级政府也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作为工作重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两句话的理解,也可谈谈你的看法。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