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主张的很多内容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到了西方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跨入工业化大门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强调:“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思想观念突破了这一内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
C.共同的宗教信仰 |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 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
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 )
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 D.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
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皇权的显著削弱 |
B.中央集权的强化 |
C.政治制度的成熟 |
D.选官制度的成熟 |
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 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