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龙潭夜坐①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 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相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的生不逢时。这首诗前三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分析王守仁“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与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表现出的人生遭际与人生态度有何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共7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 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
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
C.颈联虚实结合,以山雨降至时眼前实景叠合秦苑、汉宫等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
D.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 |
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诗文含蓄表达的一种方法。上面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便具有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这种手法在古代诗句中颇为常见,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任选一个含有言外之意的古诗文名句(除“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外),分析其本意及言外之意。(200字左右)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题目。(共 8 分)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
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平湖乐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这两首元曲的前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两首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草
杨基
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从诗歌体裁来看,此诗是。
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
唐寅(明)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这首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试作简要赏析。
答: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