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题范尉梅谷
刘克庄
赤日黄埃,梦不到清溪翠麓。空健羡、君家别墅,几株幽独。骨冷肌清偏要月,天寒日暮尤宜竹。想主人杖履绕千回,山南北。
宁委涧,嫌金屋;宁映水,羞银烛。叹出群风韵,背时装束。竞爱东邻姬傅粉,谁怜空谷人如玉?笑林逋何逊漫为诗,无人读。这首词上阕写“梅”,却不着一“梅”字。请简要分析这一写法。
前人评词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请联系下阕对此作简要赏析。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 ①此诗写于1279年秋,诗人抗元战败被俘,在押往大都(北京)途中,路经金陵(南京)而作。②离宫即行宫,南宋初,高宗曾留驻金陵,建立行宫。
⑴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目睹之景,衰草遍地、行宫荒凉、夕阳残照,一幅破败景象,暗示了南宋朝廷已经覆灭。 |
B.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元无异”“半已非”巨大的反差设置,写出了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的景象。 |
C.五、六句融情于景,通过写满地芦花的衰落飘零和旧家燕子的无依无靠,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叹惋。 |
D.此诗语言不事雕琢,抒情真挚自然,虽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么慷慨高昂,却也沉挚悲壮。 |
⑵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畏”字用得极妙,说说妙在何处。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畏”字用得极妙,说说妙在何处。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畏”字用得极妙,说说妙在何处。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边事①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答案】(1)前一句中“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后一句,“倚”字,则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
(2):作者表达了渴望民族长久团结的美好愿望。诗的前三联的描绘,不仅写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还展示了辽阔的边塞日丽平和的景象。末联则用了生动的比喻:蕃情能象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