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上运使孙司谏①书
王安石
伏见阁下令吏民出钱购人捕盐,窃以为过矣。海旁之盐,虽日杀人而禁之,势不止也。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无赖奸人将乘此势,于海旁渔业之地搔动艚户,使不得成其业。艚户失业,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此不可不以为虑也。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百亩之直,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直二百千而已。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方今田桑之家,尤不可时得者,钱也。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州县不得不鞭械以督之。鞭械吏民,使之出钱,以应捕盐之购,又非所以为政也。且吏治宜何所师法也?必曰古之君子。重告讦之利以败俗,广诛求之害,以失百姓之心,因国家不得已之禁而又重之,古之君子盖未有然者也。购将安出哉?出于吏之家而已,吏固多贫而无有也;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安有仁人在上,而令下有失职之民乎?在上之仁人有所为,则世辄指以为师,故不可不慎也。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
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排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窃独为阁下惜此也。循今之法而无所变,有何不可,而必欲重之乎?今阁下为之,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纾一切之急也。虽然,阁下亦过矣,非所以得财利而救一切之道。今之时,士之在下者,浸渍成俗,苟以顺从为得,而上之人亦往往憎人之言,言有忤己者,辄怒而不听之。故下情不得自言于上,而上不得闻其过,恣所欲为。伏惟留思而幸听之。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注】①孙司谏:指两浙转运使孙甫,当时他正担任右司谏一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重诱之使相辅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蕃:繁多,众多。
B.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贼:伤害,杀害。
C.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扞:触犯,抵触。
D.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权:权变,变通。

下列备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直二百千而己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①则其问有鬻田以应责者②作《师说》贻之
C.①与抱薪救火何异②孰能讥之乎
D.①故下情不得自言上②其制稍异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购人捕盐”弊端的一组是
①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
②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
③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
④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
⑤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
⑥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纾一切之急也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孙司谏为了杜绝私盐,想通过由百姓出资、官府悬赏的方式来抓捕私自采盐的人,王安石写信认为此举不当。
B.王安石明确指出,征集钱财来悬赏,费用最终必定落到大户的头上,会导致他们破产失业甚至聚众为盗,应该谨慎行事。
C.王安石认为孙司谏购人捕盐尽管是为了解决公家之用不足的问题,但是为政还是应该效仿古之君子,并遵循现行之法。
D.王安石所论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深刻,富有层次性,且无低眉折腰之态,语言直率,念度恳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
(2)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
(3) 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注释岁满:任职期满
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②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许君焦、瑕         许:允许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削减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唯君图之      行李之往来
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失其所与,不知.

根据《孔雀东南飞》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终老不复取取:通“娶”,迎娶
B.其日牛马嘶 牛马:牛和马
C.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
D.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为诗云尔时时为安慰
B.非为织作迟 自名为鸳鸯
C.始尔未为久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D.阿母为汝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及时相遣归 B.会不相从许
C.嬉戏莫相忘 D.仰头相向鸣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谢家事夫婿

A.谢家来贵门 B.阿母谢媒人
C.使君谢罗敷      D.多谢后世人

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言复来还

A.为仲卿母所谴 B.徘徊庭树下
C.恐年岁之吾与 D.又重之以修能

翻译下面—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节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①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②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公子)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①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②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③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④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⑤,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秦)秦伯纳女五人 ,怀嬴⑥与焉。奉匜(yí)沃盥⑦,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注:①叔詹:郑国大夫②姬:姓氏③离:同“罹”,遭受
④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⑤侪chái:辈⑥怀嬴:秦穆公的女儿。
⑦奉匜(yí)沃(wò)盥(guàn)〕:怀嬴捧着盛水器浇水给重耳洗手。奉,同“捧”。匜,盛水器。沃,浇水。盥,洗手。
下列选句中加点的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文公亦不礼焉礼:礼貌,礼节
B.叔詹谏曰谏: 进谏
C.其生不蕃:蕃:昌盛
D.秦伯纳女五人:纳:进献,这里指秦伯送五个女子给重耳作姬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郑文公亦不礼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B.君其礼焉吾其还也
C.既而挥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夜缒而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公子逃亡至郑国和秦国时,郑文公与秦穆公对待晋公子的态度截然不同。
B.叔詹认为,晋公子的父母都是姬姓,但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C.叔詹认为,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他是上天所开导、赞助的人呢。
D.重耳因为打翻的怀嬴送来的洗手的水,还生气地骂了怀嬴看不起自己,得罪了姬妾怀嬴,最后被秦穆公抓了关起来了。

翻译下列三个句子:(共9分)
(1)把上篇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

②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2)把课文中的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每题3分)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尝召良,劳之曰:“吴院判保障一方,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吾其无东顾忧矣!”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约束士卒,毋外交约束:管束
B.寻复寇常州寇:侵犯
C.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延:召见
D.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宴然:安定太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毋与争锋与陈友谅角
B.并为帐前先锋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
C.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D.其将苏同佥驻君山吾其无东顾忧矣

翻译
①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
②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