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 mol/L乙溶液中c(H+)>0.1 mol/L;③向丙容器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含有Ba2+ | B.乙溶液含有SO42- |
C.丙溶液含有Cl- | D.丁溶液含有Mg2+ |
在300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下表:
温度℃ |
25 |
80 |
230 |
平衡常数 |
5×104 |
2 |
1.9×10-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0.5
C.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mol/L,则此时v(正)>v(逆)
D.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mol/L
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W是强氧化性的单质,则X可能是金属铝 |
B.若W是氢氧化钠,则X水溶液为酸性 |
C.若W是单质铁,则Z溶液可能是FeCl2溶液 |
D.若W是氧气,则X、Z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相差48 |
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ω=35a/(22.4Vρ) |
B.c =a/(22.4V)mol/L |
C.等浓度等体积的上述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放出的热量相等 |
D.在氨水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共价键 |
下列图像表达正确的是
A.稀硫酸的稀释 |
B.等量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 |
C.氢气与氧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D.气态氢化物沸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一定量的硫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现,灯泡亮度逐渐变暗,后又逐渐变亮 |
B.做“氨气的喷泉”实验时,用干燥洁净的烧瓶收集少量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将烧瓶倒置,玻璃管下端浸入水中,挤压胶头滴管,一定能观察到喷泉 |
C.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称量或量取物质,再溶解或稀释,并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该操作缺少用胶头滴管定容步骤 |
D.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