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察右表,它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建国初期川沙地区私营工业简表
年分
户数
占工业总产值
(%)
1953年
211
71.31
1955年
118
49.64
——上海市《川沙县志》

A.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很多私营工业转为军需生产
B.土地改革深入发展,很多私营业主回家分田务农
C.实施“一五”计划,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世博会的主题,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需要。下列世博主题,最能反映20世纪30年代后期时代需要的是

A.“水乃生命之源” B.“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C.“科技时代的休闲与生活” D.“太空时代的人类”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令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鼓励官督商办企业与外国竞争
C.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D.彻底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索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19世纪末一部译著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人以“物竞”、“天择”、 “竞存”给自己的孩子起名。这部译著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