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国中情局发表60年代中苏关系变化前景的预测报告:“双方都会继续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互利中寻找到凝聚力量。对中国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因为中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依然依赖于苏联……”就这一时期而言,该报告
| A.低估了“一边倒”方针的作用 | B.误判了中苏关系的走向 |
| C.加速了越南战争的结束 | D.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
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对于青年学生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私宅、痛打驻日公使章宗祥的公开质疑:“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纵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下列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
| A.反对五四运动 |
| B.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之内从事爱国活动 |
| C.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之外从事国民运动 |
| D.维护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汪精卫在孙中山的政治遗嘱中提炼出的两句话。孙中山逝世时正在进行的“革命”是
| A.辛亥革命 | B.二次革命 |
| C.护法运动 | D.国民大革命 |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革命”可能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895~1906十年间,中国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明治维新的成功 | B.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 |
| C.清末新政的推动 | D.国民政府的鼓励 |
“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