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下列说法与“低碳经济”不符合的是( )
| A.大力研发新型有机溶剂替代水作为萃取剂 |
| B.加强对煤、石油、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研究,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
| C.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
| D.甲烷和乙醇的燃烧热分别是891.0 kJ·mol-1、1366.8 kJ·mol-1,利用甲烷更“低碳” |
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石棉网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 A.萃取 | B.蒸发 | C.过滤 | D.溶解 |
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供氧剂 | B.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
| C.小苏打:发酵粉主要成分 | D.明矾:净水剂 |
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是()
A.![]() |
B.H2O 与H2O2 | C.O2与O3 | D.液氯与氯水 |
X+核外电子分别为2、8、8,则X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 A.第三周期第0族 | B.第四周期ⅠA第族 |
| C.第三周期第ⅠA族 | D.第三周期第ⅧA族 |
“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
| B.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
| C.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 |
|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检验氯气是否被完全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