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游标卡尺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某工件的内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_____mm.
(2)某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用砂桶和砂的重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力F;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加速度a。分别以合力F 和加速度a作为横轴和纵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描出如图2所示的点迹,结果跟教材中的结论不完全一致。该同学列举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
(1)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高;
(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低;
(3)砂桶和砂的质量过大,不满足砂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实验条件;
(4)测量小车的质量或者加速度时的偶然误差过大。
通过进一步分析,你认为比较合理的原因可能是( )
A.(1)和(4) | B.(2)和(3) | C.(1)和(3) | D.(2)和(4) |
(1)图(a)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直尺、带铁夹的重物。为完成本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4~6V_____电源(填直流或交流)
(2)在实验中,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周期T=0.02S,自由下落的重物质量m=2kg,如图(b)所示为某同学实验后选出的一条理想的纸带,O点是打出的第一个点,A、B、C是在纸带上取出的三个计数点,AB、BC间各有一个点未画出。经测得A、B、C三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S1=12.9cm,S2=20.5cm,S3=28.9cm,g=10m/s2,完成以下问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纸带的______端与重锤连接(填左或右)。
②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m/s。
③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量△EK=__________J。
(1)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
A.铁架台 B.打点计时器 C.复写纸 D.纸带 E.低压交流电源 F.天平 G.秒表 H.导线 I.电键 K.米尺 J. 重锤
上述器材不必要的是_______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
(2)质量m="1" 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O为第一个点,A、B、C为相邻的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长度单位是cm,取g="9.8" m/s2,求:
a.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从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_____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关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保持水平 |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一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b、cd与矩形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所示,他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b、cd为界面画光路图。则这位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示意图,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A.增大双缝与光屏之间的距离 |
B.增大单缝与双缝之间的距离 |
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