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鸦片战争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
——《清史稿》
材料三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材料四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全传》
材料五 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征程召唤着我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鞭策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张德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014年3月1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魏源“制驭外夷”的主张是什么?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二说明其结果。(3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
(3)结合材料四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4)“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是以什么事件作为开始标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请列举出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名称。
请列举出清朝的疆域四至。
材料1 “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
(2)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其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两口。他们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人们争相加价购买,施复夫妇赚了许多银子。几年之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金,又买了两三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1)小说反映的故事是否与明朝中后期“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情况一样?具体说明一下故事中“机户”、“机工”所指的内容。
(2)故事说明了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怎样的变化?
(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我国就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如图,是《隋朝运河》,然后回答问题:
(1)大运河的中心A为
北至B为
南至C为
(2)古代诗人在评价大运河时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否同意其观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