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请回答:
(1)公元七世纪日本“仿效”中国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请写出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2)在明代被我国沿海军民剿灭的日本侵略势力是什么?近代日本又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3)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矛盾冲突如何?
(4)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两个日期确立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近代以来,先后崛起了英国、美国、苏联等大国,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各领风骚于一个时代。中国虽起步较迟,但始终抓住以发展经济和进步社会为根本不动摇,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英国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2)在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曾面临过什么重大的国内问题?是如何应对的?
(3)苏联的崛起曾令世人瞩目。斯大林时代,苏联是如何快速实现工业化的?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3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的危机不仅是日本在二战后面对的最大危机,也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3月29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说出了这样的话……日本首相菅直人几天前就曾表示,已做好“东日本全毁”的最坏打算,而今,他又将危机提升了一个等级……
——2011年4月1目《国际在线》
材料二据日本新闻网报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时间1日在联合国总部会见记者时表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十分的严重”,联合国对此表示极大的担忧。他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一起帮助日本应对核泄漏事故。
——2011年4月2日《中国新闻网》
(1)结合材料,说说材料一中“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是指什么?联合国对此持何种态度?
(2)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说:“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或是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丢掉”。当时,日本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如何?战争结束后,日本是如何走出危机、成为经济大国的?
(3)上述日本的两次严重危机都与哪种能源的应用有关?通过日本“目前的危机”,你对这种能源有什么新认识?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现象是什么事件后英国的景象?这一事件最大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图二所示事件中反英起义的女英雄是谁?图三所示事件中工人争取什么权利?
(3)简要说明图一与图二反映事件、图一与图三反映事件的内在关系分别是什么?
公元1500年前后,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的世界霸权,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抓住了机遇后来居上;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使整个世界逐渐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随着工业革命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世界格局也在随之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割裂的世界开始连在一起的是什么事件?
(2)1790年至1850年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870年至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提高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哪些发明有关?
(3)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潮流,请举出两个顺应潮流的事例。
(4)使整个世界逐渐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请谈谈你对科学技术及新能源利用的看法?
构建和谐社会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现代史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闪耀着另外一个智慧的选择——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合作。这种选择,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政治、安全和战略因素的考量。
(1)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形势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材料一中布什的话反映美国的意图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的区域一体化的合作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对发展中国家既是难得的机会,又是严峻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常常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中四幅图片,概括出当今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危机。
(5)面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局势我们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