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据材料一回答:
(1)图中这条通道是什么?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依据材料二回答:
(2)图中的两位唐代文化使者分别是谁?有什么贡献?
(3)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依据材料三回答:
(4)永乐三年是谁统治时期?该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5)此事件有何意义?
依据材料四回答:
(6)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感悟: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明清的艺术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安徽凤阳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情况: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请回答:
(1)与材料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在哪一年基本完成?
(2)材料二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因为实行了哪种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与新中国历史上哪一次会议有关?
(3)除材料一、材料二所涉及的农村经济政策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两次调整农村经济的政策。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请回答:
(1)下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请列举一条在“一五计划”期间连接西藏的公路。
(3)1959年,西藏地区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使农奴翻身当家作了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这件大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为了促进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党和政府实施了什么战略?
(5)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2)材料二中,导致乙段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请谈谈你对“包”字的理解。据此,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开始在农村推行什么制度?
(4)综合以上材料,国家制定或调整农业政策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请把以下关键词组合起来,用80-120字的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1971年第26届阿尔巴尼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

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下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为中国
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结合年代尺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年代尺完成下列表格。

关键词
良好开端
伟大转折
高举旗帜
会议名称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后,写出两例探索中出现的模范人物。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写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就各一例。
(4)中共十五大确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