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
(3)依据材料三,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华沙条约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 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 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的关系。

“天人关系”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古今中外长期思考并试图解答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
材料二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论诸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天命观。
(2)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普罗塔戈拉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思想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材料一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促成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两个事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材料三 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人类文明的进程总体呈现出由地域性向全球性方向发展的趋势。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汉代以来,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经济圈。……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老的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约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摘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经济圈解体的原因。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欧洲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三 世界经济体系并非总是处于静止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倾向于获取更大的空间。从16世纪开始,首先成为依附性地区的是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北美洲部分地区和西非的一些地区,后来,这个行列不断地扩大。
——皮特·N.斯特惠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的基本因素。
材料四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2008年9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金融危机下各自“噩耗”纷至沓来,让人们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国开始认识到,各国应当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
——据人民网相关信息整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基本措施。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各国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