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形成 | B.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 D.“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打击了贵族政治 | B.推动了社会转型 |
C.有利于中央集权 | D.建立了官僚政治 |
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
A.已经威胁到皇帝权力 | B.拥有了一定的行政权 |
C.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 | D.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
A.秦朝实行郡县制 |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
C.北宋设文臣知州 |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据材料可知,中书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
A.推翻旧制 | B.正确决策 |
C.削弱皇权 | D.分权制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