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洪业在研究杜甫生平时,根据杜甫41岁以后的诗常常提到妻儿,情深意切,证明杜甫成婚于41岁左右。有的学者据唐代元棋《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考证,杜甫成婚于31岁左右。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具有历史真实性 |
| B.元棋的研究是第一手史料,其考证应当可信 |
| C.孤证不立,洪业和元镇的研究都是不足为信 |
| D.研究历史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仔细考辨 |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制定这一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 B.遵义会议 | C.中共二大 | D.瓦窑堡会议 |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保路运动 | B.五四运动 | C.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 D.一二九运动 |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丁: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戊: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A.乙丙丁戊 | B.甲乙丙戊 | C.甲乙丙丁 | D.甲乙丙丁戊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三元里抗英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辛丑条约》和黄海海战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光绪帝曾垂泪撰联:“次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B.三元里抗英斗争中 |
| C.黄海海战 | D.威海卫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