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有哪些?
(2)简述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3)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江西某县讲课时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该县县委书记在课后批驳称:“为了发展,就得拆,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天中国的发展,再不能以拆迁为发动机了。宁愿发展慢一点,也要把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放在首位。拆迁可以拆出政绩,可以拆出高楼,拆出超级富豪,但拆走了民心,就拆走了这个民族的未来。就是为了公共利益要拆迁,也要有公平公正的司法来解决。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发展。
材料二:为了顺利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迁工作,河沟街道在整治区域开展“一美二建三进”活动,一是一日美家活动,营造参与氛围。引导居民与邻为善,共创和谐优美环境,营造出浓郁的邻里亲情和文明和谐的社区温情。二是建政策长廊和文明墙。使法德、法规、政策、文明礼仪规范、科学文化知识与自然和人文有机结合。三是三支队伍进社区,增强宣传力量,由10多名居委会干部、社区志愿者组成“文明劝导队”进社区,进拆迁区域,引导拆迁户的行为,劝导不文明的行为。组建各种“爱心互助队”,帮助部分艰难拆迁户,开展爱心拆迁。组建“政策解说队”,使拆迁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主动积极配合拆迁工作。
⑴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你对该县县委书记上述言论的认识。
⑵试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从国家和公民的角度对“文明拆迁”建言献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有报道称,南开大学有意在2011年增设1个本科专业,名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旨在为社会培养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低碳经济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据悉,教学计划涉及的主要专业实验均与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等现今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包括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实验、再生资源工程实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实验和低碳化与节能实验等。所以,也有人将这个专业称作“低碳经济”专业。南开大学2011年增设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为4年,也就意味着,到2015年,将有一批学习了“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有学生认为:南开大学增设“低碳经济”专业表明,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催生“低碳思维”是一种规律。
材料二: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⑴运用哲学知识评价该生对材料一分析的合理性、严谨性与准确性。
⑵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 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 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材料二: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粗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以服务于党更好地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研究和制定了包括津贴、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助学贷款代偿、公务员招录、户口管理、一次性安置费等激励和保障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聘到村任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李某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所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具体说明国家所履行的职能。
(3)运用政治生活,完成下表(要求对应填写相关内容)。
(4)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
“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每年的这个时候,电视、报纸、网络都要组织规模庞大的宣传。但仅仅靠“3·15”这天媒体的宣传,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叫冒伪劣产品的。从根本上来讲,假冒伪劣商品的根除,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社会调控机制,加强国家的管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假冒伪劣现象产生的原因。
(2)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加强国家的管理?
(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2)结合上述材料二,说明加快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