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课外小组学生对Cl2与FeBr2溶液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 作
现 象
取0.1 mol/L的FeBr2溶液10 mL,测溶液的pH
pH试纸变红(约为4)

ⅰ.开始通入100 mL(折合标准状况),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黄;
ⅱ.稍后,继续通入Cl2,溶液黄色加深,变为棕黄色;
iii.稍后,溶液由棕黄色变浅,最终变为黄色

 
(1)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2)pH≈4的原因是                                 (用化学用语表示)。
(3)现象i中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黄。某学生猜测可能原因:①Cl2将Fe2+氧化为Fe3+,使溶液呈黄色;②Cl2将Br氧化为Br2,使溶液呈黄色。证明原因①的实验方案是       ;证明原因②的实验方案是                               
(4)现象ⅱ中,溶液变为棕黄色。部分学生猜测①:可能是Cl2先将Fe2+氧化生成Fe3+,Cl2又继续氧化Br生成Br2。部分学生猜测②:可能是Cl2先将Fe2+氧化生成Fe3+,Fe3+将Br氧化生成Br2。某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表格:
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试管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2 mL FeCl2溶液,滴加少量氯水、2滴KSCN溶液,振荡
 
 
Cl2的氧化性强于Fe3+
b
取2 mL FeCl3溶液,滴加少量溴化钠溶液和少量CCl4,振荡
CCl4层没有明显变化
 
 
c
                                
CCl4层由无色变为橙黄色
Cl2的氧化性强于Br2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冰醋酸,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8
77.1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____;然后再进行 (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_________操作,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淬取 B.蒸发 C.蒸馏 D.分液

某有机化合物A含碳77.8%,氢为7.40%,其余为氧,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烷的6.75倍。求: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红外光谱测定,A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羟基,能与烧碱反应,且在常温下A可与浓溴水反应,1molA最多可与2molBr2作用,据此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某学习小组做以下实验:在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充分反应,溴水褪色;为探究褪色的原因,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溴水中的Br2可能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产生HBr;
②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可能将乙醛氧化为乙酸,Br2转化为HBr
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 Br-的物质的量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反应类型选项有:①氧化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加成反应
(1)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i若测得反应后n(Br-)= 0 mol, 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反应;(从上面提供的反应类型选项中选择,然后将序号写在答题纸上,下同)
ii若测得反应后n(Br-) = 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反应;
iii若测得反应后n(Br-)= 2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反应。
(2)向含Br2 0.005mol的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使其褪色,然后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1.88克。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的反应为(填序号):①氧化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加成反应
(3)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 ,原因是: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然后分液
B.分馏石油时,温度计的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下
C.用分液漏斗分离环己烷和水的混合液体
D.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E、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稀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F、蔗糖水解后,直接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
G、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H、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
I、甲醇、乙醇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这是因为甲醇、乙醇与水形成了氢键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根据置换反应的规律,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了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
图1中试剂A为_________;试剂C为_________(填序号)。
①稀HNO3溶液②稀盐酸③碳酸钙④Na2SiO3溶液⑤SiO2 i
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判断,元素N、C、Si 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试剂A为________;试剂B为________;试剂C为________。
C处的现象为浅黄色沉淀产生;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