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秀峰①
(清)袁枚
来龙去脉②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③。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④焉。
【注】①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②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③南斗:星宿名,在南天。④伤:妨碍。请赏析第二句中“插”字的妙处。
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漫:空,徒劳。“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这首诗的首句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结合全诗赏析“却疑”二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诗句,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计9分)
“著我绣夹群,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再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几句话采用的写法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排比和比喻 | B.夸张和渲染 |
C.排比和铺陈 | D.比喻和起兴 |
刘兰芝临别梳妆时“事事四五通”,其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表现兰芝的沉重、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出双”这点。 |
B.临别时有意精心打扮,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放弃遣归。 |
C.借此延缓别离时的到来,反映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
D.本想精心修饰,但还是禁不住有些心焦意乱,不得不“事事四五通”。 |
作者这样详细描写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的精心打扮,其作用是()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悲伤。 |
B.表明不屈服于封建礼教的迫害,有意表现一个强者的形象。 |
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 |
D.表明刘兰芝刻意掩饰,怕回到娘家让母亲瞧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