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在做“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时,取一大口塑料瓶,装入豆芽,盖紧瓶盖,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然后打开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蜡烛立刻熄灭。甲同学由此得出“塑料瓶内的O2减少了”,乙同学则由此得出“塑料瓶内的CO2增多了”,你认为
同学的结论更合理。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
分组 |
第一次处理 |
第二次处理 |
||
方法 |
结果 |
方法 |
结果 |
|
甲组绵羊 |
注射脱毒病菌 |
无病症 |
注射活性病菌 |
无病症 |
乙组绵羊 |
不注射任何病菌 |
无病症 |
注射活性病菌 |
有病症 |
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
1、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获得了。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选填“甲组”或“乙组”)
4、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个国家都在流行爆发期对可疑进口物品进行例行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
下图为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过程示意图: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②⑦④①。(选填序号,多项)
⑵⑦的操作目的是;
⑶①现象。
⑷结论: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如下图所示,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喝到牛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决定的。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行为也属于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资料二:为了探究如何保鲜肉汤,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目的是杀死细菌。然后将甲、乙两装置都放在25℃环境中,几天后,同学们发现:肉汤能够保鲜的装置是;实验中设置的变量是。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乙装置的玻璃管取下,然后将肉汤放到冰柜中,结果一周后发现肉汤还是新鲜的。这说明。通过上所述实验可知:细菌繁殖的条件是。
取一块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能够尝出一些甜味来。为了弄清甜味的由来,李婷同学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探究活动。
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保温(37℃) |
是否搅拌 |
加碘液后的现象 |
1 |
适量馒头碎屑、唾液2mL |
5分钟 |
是 |
不变蓝 |
2 |
与试管1等量馒头碎屑、清水2mL |
5分钟 |
是 |
变蓝 |
3 |
与试管1等量馒头小块、唾液2mL |
5分钟 |
否 |
变蓝 |
(1)李婷在实验中设置了组对照实验。
(2)1与2作对照,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力,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了
。
(2)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作用。
(3)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球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裂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4)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