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明,字如晦,大名成安人。晋天福中,举进士不第。骁骑将药元福为原州刺史,辟为从事。先是,州县吏部送丁壮饷粮,一夕,夫尽遁去。元福怒,尽驱官吏出军门,将就戮。明驰往止之,入白元福曰:“今军储无阙,丁夫数万人,文吏懦不能制,斩之何益,不如宽以待之。贼败凯旋,公无专杀之名,不亦善乎?”元福感悟,尽免其死。显德初,元福移镇陕,恃功多骄恣,明以直道规之,忤其左右,多毁明于元福,元福亦稍疏之。明以父病求归省,元福数召明,明因谢绝之。开宝三年,帝大举南征,以明为随军转运使。山路险绝,舟车不通,但以丁壮数万人转递,供亿不阙。每下一郡一城,必先保其簿书,守其仓库。既而贺州未下,明入与主帅计曰:“当急取之,恐援兵至,则我师胜负未可知。”诸将颇犹豫。明乃擐甲胄,率所部护送辎重卒百人,拥丁夫数千,畚锸皆作,堙其堑,直抵城门。城中惧,开门纳款,遂据有之。因抵广州,贼众十余万拒战。是夕,大风发屋折木,众乃惊惧。明与都部署潘美等谋,命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问道先捣贼垒,大军蓐食,阵以待之。俄而万炬皆发,焚其橱。贼惊,果来犯,大军因迎击之,贼大败,斩首数万,刘鋹以城降。广州平,为本道转运使。明遍历部内,视民疾苦,旧无名科敛,条奏除之,岭表遂安。七年,帝将用师南唐,以明为黄州刺史,帝密授成算。明既视事,即完葺城垒,训练士卒,众莫解其意。俄而王师自荆渚乘战舰而下,即以明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击鄂州军于江南,斩首三百级。又破万余人于武昌,杀江南军七百人,拔樊山砦。淳化初,诏归阙。二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王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县吏送丁壮饷粮部:部属。
B.今军储无阙:缺少。
C.元福镇陕移:调任。
D.明乃甲胄擐:穿上。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明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但以丁壮数万人转递,供亿不阙②每下一郡一城,必先保其簿书
③当急取之,恐援兵至  ④大军蓐食,阵以待之
⑤完葺城垒,训练士卒 ⑥击鄂州军于江南,斩首三百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明宽厚仁爱,善于劝谏。众多丁夫趁晚上逃走,药元福要处死负责押送的官吏,王明劝元福宽待他们以免落下专杀的名声,元福听取王明意见,全赦免了那些官吏。
B.王明遭人诋毁,无奈离职。药元福恃功骄横,王明用正确的道理规劝他,结果触怒元福身边的人而遭诋毁,被元福疏远。王明便以父病为由归省,并一再谢绝元福召请。
C.王明有勇有谋,卓有战功。王明随皇帝南征,在将领们对攻打贺州犹豫不决时,亲率军队占领了贺州;在攻打广州时,又与潘美等人巧用智谋战胜敌人。
D.王明受皇帝信任,不负重托。在讨伐南唐之前,皇帝任命他为黄州刺史,并秘密地将作战计划告诉他。他认真实施,后又担任都部署,指挥部队作战,大败敌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拥丁夫数千,畚锸皆作,堙其堑,直抵城门。
(2)明遍历部内,视民疾苦,旧无名科敛,条奏除之,岭表遂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伊字叔夏,有武干,标悟简率,为王濛、刘所知,频参诸府军事,累迁大司马参军。时苻坚强盛,边鄙多虞,朝议选能距捍疆埸者,乃授伊淮南太守。以绥御有方,进督豫州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建威将军,历阳大守,淮南如故。与谢玄共破贼别将王鉴、张蚝等,以功封宣城县子,又进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及苻坚南寇,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于淝水,以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袍表千端。
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为江左第一。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肉,而会稽王道于昏醟①尤甚,惟狎昵诌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②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笋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笋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伊在州十年,绥抚荒杂,甚得物情。桓冲卒,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如故,假节。伊到镇,以边境无虞,宜以宽恤为务,乃上疏以江州虚耗,加连岁不登,今余户有五万六干,宜并合小县,除诸郡逋米,移州还镇豫章。诏令移州寻阳,其余皆听之。伊随宜拯抚,百性赖焉。在任累年,征拜护军将军,卒官。
(节选自《晋书•桓伊传》,有删改)
注:①昏醟(yòng):酗酒。②险诅(b)):邪恶不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苻坚强盛,边鄙多虞虞:意料
B.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稍:渐渐
C.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弥:更加
D.除诸郡逋米逋:拖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桓伊“有武干”和“性谦素”的一组是
①与谢玄共破贼别将王鉴、张蚝等
②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
③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④朝议选能距捍疆埸者,乃授伊淮南太守
⑤绥抚荒杂,甚得物情
⑥以边境无虞,宜以宽恤为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伊有军事才干,睿智干练,与谢玄共同打败了贼兵的别将王鉴、张蚝等,凭此战功被封为宣城县子,又被提升掌管豫州诸郡的军事,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封永修县侯,任右军将军,皇帝赐钱百万,衣料千端。
B.桓伊与王徽之二人并不相识,桓伊虽然贵显,但王徽之要求他演奏一次,桓伊便下车,坐在胡床上,给他吹奏了三支曲子,吹奏结束,便上车离开:客人主人没有说一句话。
C.一些邪恶不正的人,嫉妒谢安,设计陷害他,于是皇帝对谢安也很有看法。桓伊通过为皇帝演唱使皇帝感到惭愧,使谢安很感动。
D.桓伊作为皇帝特使,深入边境,提出自己很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边境没有什么忧患的事,对百姓应该以宽容体恤为主务。
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
译文:                                
(2)诏令移州寻阳,其余皆听之。伊随宜拯抚,百姓赖焉。
译文: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蔷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奈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日:“郑生夸去,吾道东臭。”
玄自游学,十奈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乃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奈人俱被禁锢.递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敢于玄,屣履造门。
时大将军袁绍总共冀州,遣使要玄,走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②辩对。咸出问表,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乡蔷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②方:法,这里指儒家正统学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日夜寻诵寻:探究
B.乃延升上坐延:邀请
C.因自赞曰赞:夸耀
D.回、赐之徒不称官阀阀;门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十余年乃归乡里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进为设几杖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A.①遂造太学授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②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B.①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②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C.①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②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D.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②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
B.郑玄游学十多年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了。
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以普通儒生的身份拜见何进,且住了一夜就逃跑了。
D.郑玄被袁绍举荐为茂才,并被上表推荐为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他却借口有病自请回家。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
译文:                                
(2)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译文:                                
(3)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译文: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置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太祖受命,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空循鲎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雅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太祖问群臣文武兼资者为谁,赵普以仲甫对。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日:“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宋史·卷二六六》)
1.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故稽其狱狱:案件
B.第远侦使者第:但,只管
C.军资民储,皆赖以济济:救济
D.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知:主持、掌管
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辛仲甫“能吏事”的一项是()
①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②请易吏以雪冤愤
③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④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
⑤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⑥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彭州士兵谋划在长春节宴会之日进行叛乱被仲甫识破,他出城巡视,命人将护城河中很深的草烧光、拔除,避免贼人隐藏埋伏,叛乱者见辛阴谋败露前来自首。
B.太平兴国初年,辛仲甫担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请他评价党进是什么样的人,辛仲甫的回答收到了提升大宋国威的效果。
C.在成都时,辛仲甫关注民生,为政崇尚宽厚简便,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铜钱,废除官府对酒的专卖,蜀人因此得以安居乐业。
D.辛仲甫担任陈州知州任职期满后回到朝廷,正碰上蜀地贼寇作乱,朝廷准备让他抱病前去招抚,由此可见朝廷对他非常信任。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9分)
(1)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
译文:                                
(2)军民处置,空循鲎度,且何以加辞?
译文:                                
(3)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译文:

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孙侔字少述,世吴兴人。父及,仕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卒,侔方四岁,从其母胡氏家扬州,母亲教之。侔虽幼,已能自伤其孤,悲泣力学,七岁能属文。既长,读书能得圣人深意,多所论撰。庆历、皇祐间,与临川王安石、南丰曾巩,知名于江淮间。安石自序所谓“淮之南有贤人焉,曰少述,余得而友之”者也。侔内行峭洁,少许可,不妄戏笑。所居人罕识其面,非其所善,造们弗见,虽邻不与之通。其论曰:“文,气也、君子之气正,众人之气随。行之于身而正者,然后为文,故必见诸行;行不正,则言无以信于世。”故侔之诗严劲简古,自成法度,如其为人。
尝举进士不中,母病且革,颇恨不及见其仕。侔呜咽自誓床下,终身不求是仕进。葬其亲苏州之阳山,庐墓终丧。久之,亲友劝复举进士,皆不听。
侔志节刚果,不为矫激奇诡之行,而气貌足以动人,所至一坐为之凛然。视权幸与善宦者,意若奴隶之,以故不能者相与排毁之。侔闻,自持愈厉,不少降屈。
故相晏殊颇称其才,知制诰唐询、刘敞、钱公辅尤尊礼之。询嘉佑中守苏,表其孝行,赐素帛。又荐之曰:“履道而常其守,处贱而得其安。”敞为扬州,论其贤,以为孝弟,“求之朝廷,吕公著、王安石之流也”。诏以为试秘书郎、扬州州学教授。侔凡五辞,卒不赴。敞守永兴,奏请侔安抚司,亦以病免。英宗即位,知制诰沈遘王陶荐侔及汝阴王回、常秩三人,又不赴。熙宁三年,翰林学士韩维复荐之,以为常州团练推官,又不受命。
侔初罢举进士,穷无所归,天章阁待制王鼎以女妻之,世多称鼎为能好贤。侔贫,自奉俭约,家人化之,妻子相对蔬茹而已,闺门雍雍如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得而友之友:以……为友
B. 众人之气随众:很多
C. 颇恨不及见其仕仕:做官
D. 侔初罢举进士初:当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侔“不求仕进”和“志节刚果”的一组是()
所居人罕识其面所至一坐为之凛然
论其贤,以为孝弟自持愈厉,不少降屈
非其所善,造们弗见视权幸与善宦者,意若奴隶之
又不受命侔凡五辞,卒不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侔的父亲虽然曾任高官,但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孙侔从小由母亲养育教诲,而孙侔很懂事,能哀伤自己是个孤儿并努力学习。
B.孙侔七岁就能写文章了,稍稍长大后,读书能够懂得圣人的深意。和王安石、曾巩一起在江淮间出名,王安石还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好。
C.孙侔虽然被晏殊等人高度称赞并多次举荐,但因为母亲临终时他曾在母亲床前发誓终身不求仕进,所以就屡屡推脱了对他的任命。
D.王鼎把女儿嫁给孙侔的行为受到世人的称赞,孙侔的家庭虽然贫困,但妻子、儿女们的生活得很和睦,这从侧面表现了孙侔的贤能。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居人罕识其面,非其所善,造们弗见,虽邻不与之通。
译文:
(2)视权幸与善宦者,意若奴隶之,以故不能者相与排毁之。
译文: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觉,痛咎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①即自引满,        ②引壶觞以自酌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2.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⑵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⑶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