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旧传为 (朝代)末年鲁国史官 (人名)所撰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 ②小惠未徧( )
③小大之狱( ) ④望其旗靡( )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一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论语() 不愠()三省()诲女()在下面默写《论语十则》中第七则
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什么?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①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②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③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吾之谓也。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④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涘:水边。 ②河伯:传说为黄河之神。 ③旋:改变。 ④子:指大海。)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翻译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吾之谓也。【甲】【乙】两篇文章都描写了水,请谈谈相同点是什么?
【甲】【乙】两文中,郦道元和河伯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分别说出。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3)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伤仲永》一文运用了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词语。请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徐喷以烟() 鹤唳云端()
凹者为壑() 方出神()读准节奏,请用“/”标示出朗读的节奏(划两处)。1分
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翻译句子 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夏天人们都要把蚊子驱出蚊帐外,而“我”为什么偏偏要“留蚊于素帐中”?这表现了“我”怎样的特点?2分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庞然大物”是一只癞虾蟆,那么“山”和“树”又是什么呢?为什么“我”要这样称呼它们?2分
你有过这种“童趣”吗?请简要叙述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下面小题。(13分)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1分)
余闻之也久请写出出自选文(2)的一个成语。 (1分)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2) 不能称前时之闻( )
(3)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