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悠着点,慢着点
----“贫富”与“欲望”漫谈
莫 言
①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②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予肯定,但孔夫子说:尽管希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③古之仁人君子,多有不羡钱财、不慕富贵者。像孔夫子的首席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三国时高人管宁,锄地见金,挥锄不顾。同锄者华歆,捡而视之,复掷于低地,虽心生欲望,但能因为面子儿掷之,已属不易。庄子垂钓于濮水,楚王派两个使臣请他去做官,他对两个使臣说:楚国有神龟,死后被楚王取其甲,用锦缎包裹,供于庙堂之上,对神龟来说,是被供于庙堂之上好呢?还是活在烂泥塘中摇尾巴好呢?使臣说,那当然还是活在烂泥塘中摇尾巴好。
④尽管古人为我们树立了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道德榜样,但却收效甚微。人类追名逐利、如蚊嗜血,从古至今,酿成了无量悲剧,当然也演出了无数喜剧。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当然会把这个问题作为自己研究和描写的最重要的素材,文学批判富人、歌颂穷人。当然文学中批判的富人是为富不仁、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的富人,文学中歌颂的穷人是虽然穷但不失人格尊严的穷人。我们只要稍加回忆,便能想出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作家在塑造他们的性格时,出了给予生死的考验和爱恨情仇的考验之外,经常使用的手段,就是把富人当成试金石,对人物进行考验,经过富贵诱惑的自然是君子,经不住富贵诱惑的便堕落成小人、奴才、叛徒或帮凶。
⑤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她甚至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⑥毫无疑问,贫富与欲望,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痛苦或者欢乐的根源。
⑦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⑧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⑨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观的,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开头的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第③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结合全文,具体谈谈莫言认为文学应承担起哪些责任。(至少写两个方面)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嫦娥三号》,完成后面小题。
嫦娥三号
①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联合开展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月球车的巡视探测。探测器发射质量约3.7吨,着陆器质量约1.2吨,月球车质量约120千克,可载重20千克。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使用X波段测控,新建成的35米和64米大直径天线和原有的VLBI结合进行轨控定位。
②嫦娥三号的月球车由航天五院研制,为三轴六轮结构,设计月面寿命大概为3个月,从2002年开始,上海航空航太系统工程研究所已经在一个复制月球表面的专门实验室中做实验,这辆1.5 米高、120千克的漫游车包括20千克酬载,并已在2010年5月完成程式指令集,它将携带望远镜进行短距运行和天文观测,为建立实际天文台做准备。月球车将在着陆点附近3平方公里巡游,行走路线不超过10公里,月球车还将使用机械臂采集月壤样本现场分析。
③这艘月球车有基本的自动导航设施,装有防止它与其它的物体相撞的传感器。能源将由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提供,所以月球车在月球的夜晚也可以工作。月球车底下装有测月雷达,将切开月球下面100米深度的地方,边走边探测。
④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着陆器将在15公里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2公里以上高度实现姿态控制和高度判断,转入变推力主发动机指向正下方的姿态;2公里以下进入缓慢的下降状态,100米左右着陆器悬停,降落相机进行月面识别,着陆器自动判断合适的着陆点,下降到距离月面4米高度时进行自由下落着陆。
⑤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都是28天,月夜长达14天,为了保证着陆器的能源供应,嫦娥三号使用了RTG同位素电池,这将是中国首次将核能用于航天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
文章第②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大概”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下面的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将使用X波段测控,并进行轨控定位。
B.嫦娥三号使用的RTG同位素电池是中国首次将核能用于航天器的电池。
C.嫦娥三号月球车不仅白天能工作,晚上也能工作,这项技术超越了美国和俄罗斯。
D.嫦娥三号月球车在进入月面前由上海航空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在复制月球表面的专门实验室做过实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1日晚在中南海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会晤,新一轮“习奥会”将是中美两国元首继今年3月在海牙会晤后的又一次碰面,两国元首将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一步“对表”。
去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举行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此后,两国元首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推动中美关系取得重要积极进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说:“此次会晤,两国元首将聚焦在新型大国关系的坚持和发展上,并对这种关系进行再确认。”“中美关系将怎样发展,相信两国元首届时都会有表态。”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表示,有人认为中美跳不出“上升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冲突”的套子,但这些人必须看到中国的发展不是要跟人家争霸,不是挑战和压倒别人,而是要发展和超越自己,这点因素决定了中美关系与历史上大国关系之间的“根本性不同”。崔天凯透露,此次会晤将为今后持续扎实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做出展望、重申承诺、提出目标。
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中美合作愈显重要。中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奥巴马访华,中美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战略互信,减少战略疑虑,增进战略合作,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深入发展。
(1)解释文中“习奥会”的含义。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3)结合文段内容,解释“对表”的含义。

杏荫井台
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④“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⑤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⑥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么?”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哪?哪咋办呢?”我回望了井台一眼,“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 ”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
⑦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喂!小家伙!”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⑧“好——的!”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⑨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⑩“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仔细阅读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并思考:导致“我”寂寞的两个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每个原因不要超过5个字。
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文中有多处细节写出了“我 ”对腊炙羊肉的渴望,请分点罗列三处。
文章第⑧⑨⑩三段文字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段作简要分析。
“杏荫”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维护食品安全,应向美日学习“连坐制”
郑风田
①“中国制造”的一个怪现象是,出口到国外的食品,安全度要比国内高出一截,虽然美国、日本等国对来自中国的食品设置的标准,比国内标准更高,但中国的农民与企业还是都达标了。为什么离产地更近的中国消费者却难以享受到更安全的食品呢?
②双汇瘦肉精曝光后,大批记者赶赴双汇总部漯河,但当地政府却要求酒店报告记者行踪。地方政府为保本地税收,往往习惯于成为问题企业的保护伞,这恐怕是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不妨学习一下美日的“连坐制”。
③山东青岛,当地有不少将水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按美国要求,采用HACCP(被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风味品质的最好最有效的一种管理体系)认证。如果有企业作假怎么办?政府部门讲“没人敢”,原因是美国人实行“连坐制” ——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简称)会不定期突然派人抽检,一旦发现作假,则当地被判为不可信任地区,所有同行业企业都被列入不信任名单,生产的产品美国都不要了。
④山东菜区有不少出口日本的蔬菜生产基地,当年一个农民偷用剧毒农药,结果在日本海关被抽检出来,导致涉事公司所有出口日本的蔬菜都被拒,当地所有农民的菜都卖不出去了。
⑤在如此严厉的连坐制度下,没有企业敢轻易作假,也没有渔户敢轻易使用违禁药品。平时大家相互监督——熟人社会相互监督效果比单纯依靠政府监管效果好很多,交流经验——不是交流作假的经验,而是学习怎么做才能达到标准要求。当地监管部门也特别尽力,不但平时认真抽检,还会对农民进行提高生产质量的培训。
⑥每次食品安全出问题,总有监管部门以我国有2亿多小农户、几十万个小作坊、抽检率太低等借口来搪塞。但困局并非无解,我国也完全可以试试美国、日本的连坐式监管制度。这种连坐式的监管虽然“残忍”,但针对目前我国食品供应乱局,只能采取阵痛式的监督方式。只有痛了,才能让地方政府真正尽力尽责,才能彻底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选文第③第④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实行“食品安全连坐制”具体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总有”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状。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下列句中的“以”与“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数谏故 B.祭尉首
C.令辱之,激怒其众 D.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仲长统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广泛阅读书籍文献,言谈颇有文采。
B.并州刺史高干一向尊重知名人士而且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C.仲长统生性豪爽洒脱,凡事敢直言,不矜小节,常常沉默无语,而性情变化不定,因此当时有的人称之为“狂生”。
D.在此文中,仲长统表现出善于识人、不重名利等品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贵有名___________(2)统干­_________
(3) 访以当时之事_________(4)统遂之________ ___
翻译下列句子。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