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化办公”——言不由衷的“伪低碳”
(1)再也没有了打印机“吱吱”吞吐纸张的声音,办公桌下方的废纸篓里也看不见揉成一团的废纸。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普及,一场将纸张、笔、订书机等传统办公用品“赶”出办公室的“无纸化办公”潮流,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城市的写字楼中蔓延。
(2)“无纸化办公”的提倡者们相信,这场办公室里的“geming”既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公司耗材与办公成本。同时,这一浪潮还得到了众多环保人士的支持,他们坚信,办公室里少用甚至不用纸张,能够以减少消耗的方式实现环保的目的,对保护全球森林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3)然而,他们也许忽略了,作为传统纸、笔的代替物,电子传媒工具虽然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实际上却是个环保“隐形杀手”,“无纸化办公”也许没有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绿”——企业为了确保内部沟通与对外联系不受影响,少用纸就等于要多用电脑、电话、数据中心等电子传媒工具。虽然不需要砍伐树木来维持这些设备的运转,但是,电不会凭空而来。
(4)这就造成了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局面:“无纸化办公”保护植被、净化空气,但为了供电要多烧煤,火电厂的排放物又让空气质量恶化。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每年用来支撑电子设备数据中心的用电量,约等于25000个家庭的用电总和。煤炭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二氮等大量有害气体,而排放这些有害气体则可能导致下酸雨,包括美国东北部和阿巴拉契亚山的红山林,都是酸雨的受害者。
(5)不久前,美国中部大西洋印刷制图协会开展了.场叫做“PrintGrows Trees”的活动,试图证明合理利用打印机其实可以保护更多植被。为了抨击“无纸化办公”,他们提出了一项质疑,“开发犷山会不会毁绿?”实际上,在挖煤的过程中,不管是露天开采还是矿山开采,都会导致矿场附近植被遭破坏。据统计,每年为了满足美国国内的电脑、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的用电,大约要牺牲965平方公里的森林。
(6)除了能源消耗方面的“糊涂账”,在废弃物的处理方面,“无纸化办公”也面临着比传统办公用品更大的挑战。受“无纸化办公”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刺激,电子传媒工具始终不断被更新和淘汰,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目前全球电子垃圾的年均增幅约为4000万吨。
(7)数千万吨电子垃圾的堆积,背后是大量电能的浪费。据了解,每生产一公斤塑料或金属零部件的耗电量,可供一台平板电视运行10个小时,而生产半导体部件所需的用电量,比传统零件还要高出许多。电子垃圾带来的更大的危险,还是其中所含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铅、铜、锡,有些还含有汞、铬等有害物质,会污染垃圾堆场附近的空气、水源、土壤,还会诱发附近居民出现各种炎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癌症。
(8)对此,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绝对排除纸张、笔墨和打印机,著不能真正解决由此引起的环保问题,转变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9)首先需要改变的,是陈旧的术浆造纸的方法,应研发如何在生产纸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可再生原料和可再生能源,同时使用安全无毒并易分解的化学添加剂。其次需要改进的,是那种身材庞大、浪费油墨的打印机,提倡在办公室使用更环保,更小巧的便携式打印机。
(选自《文汇报》2011年12月10日)第1段加点词“几乎”能否省略?简要说明理由。
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本。
关注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等)提供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至 2013 年 11 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其中,海外用户超过1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信软件。
【特色介绍】微信开创了以异步语音 ( 最长60秒) 作为点对点信息传输的新模式。语音输入比传统文字信息输入更加便捷,适合在行走、移动、双手不便等情况下随时进行信息交流。所有语音信息被留存,可以随时回放,解决了用户不同时在线的问题。与电话语音传输相比,微信用户处理信息的自由度更高。跟电信运营商的短信服务相比近乎免费。微信高效便捷的异步语音传输开创了之前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传播优势。
微信“朋友圈”在信息传播范围的可控性上进行了新的尝试。既拥有微博、人人网里对朋友公开发布信息的“朋友圈”,但与“微博、人人网”比较,微信有限制公开程度的功能,如屏蔽、设置私密等。这种“既公开又封闭”的信息发布方式,让用户的信息有了介于私密和公开之间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释放方式。
【用户体验】用户甲:进入微信界面,一个小孩在一个星球上仰望地球,它很好地阐述了微信初始的设计理念:人与外界的沟通。它甚至让原本和互联网绝缘的人都能随心所欲跟上时代的发展。如果你不想说话,也可以打开微信平台,进入“朋友圈”,简单方便地看到身边朋友分享的“心情”,或是一段话,一张照片,亦或是一篇文章,一则链接,也许能给你带去些许感动与思考,并将你的这种感动和思考反馈给朋友们。
用户乙:大部分微信账号和手机号绑定,并导入用户的手机通讯录,多是以真实姓名和照片注册,令用户放松警惕,这些信息容易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虽然个性化服务的潮流滚滚向前,但隐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相关数据】工信部2013年1-2月电信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三大电信运行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语音每户每月平均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3.8元下降到31.1元。
三大电信运营商前两个月虽然春节效应推动短信发送总量增长,但普通用户所使用的点对点短信下滑10.6%。1-2月,短信业务量达到1576.1亿条,同比增长0.7%,但明显低于2011年同期的5.7%,更低于2012年同期的7.6%。工信部称:“微信、微博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非常显著。”
腾讯微信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持续增长。微信本身免费,发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运营商收取,微信刺激了电信运营商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增长。
2012年三家电信运营商净利润情况(下图)
【业界观点】关于微信与电信运行商业务之争,各方表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处理得当可双赢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受影响有限
微信所属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可与运营商共赢
【使用说明】重庆邮电大学学习的张明同学,花10个小时手绘了7页说明书教父母用微信,下图是其中的两页。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给用户带来了高效、便捷的服务,我们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各人隐私安全问题。 |
B.微信与电信运营商之间是火拼还是合作,双方高层给出的答案是后者。 |
C.晓琳想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 里发一张照片,是无法对公开程度进行限制的。 |
D.张明父母给张明发送语音信息时,张明正好在上课,他可以晚上回宿舍再收听。 |
【特色介绍】在介绍微信的两项特色功能时,都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请在【相关数据】中找出能印证此【业界观点】的依据。
请根据【使用说明】回答问题。
(1)张明手绘的这两页说明书,正是教他的父母使用【特色介绍】中的微信的 的功能。
(2)根据张明的回答,完成你和张明的对话。
你:
张明:谢谢你!微信操作虽然很简单,但对于我农村父母来说,仍需要更直观地说明,我在外读书,不能手把手地教他们,于是就想到手绘了。今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太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母亲。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目里,他们通过微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是给别人看的。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微信朋友圈。”
⑴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
⑵请你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
阅读下文。
我在寻找那片野花(毕淑敏)
①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叫做荞,家境贫寒,她衣着破烂,夏天总穿短裤,是捡哥哥剩下的。
②我和她同期加入少先队。那时候,入队仪式很庄重。新队员的红领巾,是提前交了钱买下的。荞说她没有钱,哥哥已超龄退队,她可用哥哥的旧领巾。授巾的仪式那天,当辅导员用托盘把新领巾呈到校长手中时,就提醒校长记得把托盘里的那条旧领巾分给她。
③A满盘的新领巾好似一塘金红的鲤鱼,支棱着翅角。旧领巾软绵绵地卧着,仿佛混入的灰鲫,落寂孤独。
④校长可能不曾听清这句格外的交待,走到荞的面前时,随手把一条新领巾分给了她。我看到荞好像被人砸了一下头顶,身体矮了下去。灿如火苗的红领巾环着她的脖子,也无法映暖她苍白的脸庞。
⑤那个交了新红领巾的钱,却分到一条旧红领巾的女孩,委屈至极。刚一散会,就怒气冲冲地跑到荞跟前,一把扯住荞的红领巾说:“这是我的!你还给我!”领巾是一个活结,被女孩拽住一股猛挣,就系死了,好似一条绞索,把荞勒得眼珠凸起,喘不过气来。大伙扑上拉开她俩。荞满眼都是泪花,窒息得直咳嗽。
⑥我们都觉得那女孩太霸道了。荞一声未吭,把新领巾折得整整齐齐,还了它的主人。把旧领巾系好,默默地走了。
⑦后来我问荞,她那样对你,你就不伤心吗?荞说,谁都想要新领巾啊,我能想通。
⑧毕业的时候,荞的成绩很好,可以上重点中学。但因为家境艰难,只考了一所技工学校,以期早早分担父母的窘困。荞以后的路,就一直在贫困的底层挣扎。
⑨荞是一家印刷厂的女工。早几年,厂子还开工时,她送过我一本交通地图。说是厂里总是印账簿一类的东西,一般人用不上的。碰上一回印地图,她赶紧给我留了一册,想我有时外出,或许会用得着。说真的,正因为常常外出,各式地图我很齐备。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地收下了她的馈赠。我知道,这是她能拿得出的最好的礼物了。
⑩一次聚会,荞终于来了。她所在的工厂宣布破产。她成了下岗女工。她的丈夫出了车祸,伤了腿,从此吃不得重力。儿子得了肝炎休学,需要静养和高蛋白。她在几地连做小时工,十分奔波辛苦。这次刚好到这边打工,于是抽空和老同学见见面。我们都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握着她的手。B她的掌上有很多毛刺,好像一把尼龙丝板刷。
⑾半小时后,荞要走了。同学们推我送送她。我打了一辆车,送她去干活的地方。本想在车上,多问问她的近况,又怕伤了她的尊严。正斟酌为难时,她突然叫起来:“你看!你快看!”
⑿窗外是城乡交界部的建筑工地,尘土纷扬,杂草丛生,毫无风景。我不解地问,你要我看什么呢?
⒀荞很开心地说,我要你看路边的那一片野花啊。每天我从这里过的时候,都要寻找它们。我知道它们哪天张开叶子,哪天抽出花茎,在哪天早晨,突然就开了……我每天都向它们问好呢?
⒁我一眼看去,野花已风驰电掣地闪走了,看到的只是荞的脸,憔悴之中有了花一样的神采。于是,我那颗久久悬起的心,稳稳地落下了。我不再问她任何具体的事情,彼此已是相知。人的一生,谁知有
多少艰涩在等着我们?C但荞经历了重重风雨之后,还在寻找一片不知名的野花,问候着它们。我知道在她心中,还贮备着丰足的力量和充沛的爱,足以抵抗征程的霜雪和苦难。
⒂此后我外出的时候,总带着荞送我的地图册。(选自《写给女儿们的散文》,有删改)本文讲述了关于“荞”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写出三件即可)
揣摩文中划线的语句,回答:
⑴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任一角度,结合语境进行评点。
⑵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C句中加点的“重重风雨”一词的理解。.寻找一片野花的“荞”,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美丽。从文章的描写中,你感受到“荞”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有很多地图册,但为什么“我外出的时候,总带着荞送我的地图册”?
某同学将上文在QQ空间转载,引起好友们的跟帖热议。在此摘录2楼、5楼留言,请你联系全文内容及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补上6楼的留言。(60字左右)
2楼 评论时间 2012-4-3 19:02:28
荞就是那朵野花,生长在生活的荒野里,承受着重重风雨,但是依然乐观。生活中我们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精神呢?在艰难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境,在逆境中崛起,生命才真正美丽!
5楼 评论时间 2012-4-3 20:02:38
面对生活艰辛,能保持乐观固然好,但是很多时候是很难做到的,问问你自己,你能做到吗?这只是作者一个美好的愿望。
6楼 评论时间 2012-4-3 20:09:38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
回归简单
徐 翀
1著名作家冰心说:“如果你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世界原本简单,但许多人为制造的因素使之变得复杂起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一时功名,不惜尔虞我诈、相互精心算计;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惜互相防备、对人心生疑窦。这样一来,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被烦恼所缠绕,就会存在不快乐的阴影。而要想走出这怪圈的生活,就应该回归自然,回归简单和宁静。
2简单是一种人生境界。人一旦拘泥于复杂,往往会被灯红酒绿所迷,为名利权势所惑,为金钱美色所扰,为人际关系所困。眼下,有些人活得太累,就是由于城府太深、欲望太高,太在意仕途上的荣辱得失、过于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太在意对世俗的迎合,太用心于机巧的运用……若能把这些看淡、看透,怎么会有那么多烦恼和忧愁呢?
3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选择简单,意味着清贫、单纯、透明与纯真。据报载,二战期间,科学家爱因斯坦为躲避法西斯的迫害,移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最高年薪1.6万美元聘请他,他说:“能否少一点?3000美元就够了”。有人大惑不解,他说:“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创造的原动力”。直到生病住院,他还说:“简单的生活,无论对身体还是精神,都大有裨益”。正是由于科学家的生活是简单的,所以才成就了累累硕果。
4简单做人,应简洁朴素,不能太在意物质上的拥有。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实就是一种甘于清贫的精神,这种甘于清贫的精神就是贫而不贱,在简单质朴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追求广阔的精神空间。反之,过分追求享受,往往会带来精神空虚。
5简单做人,要淡泊名利,本真本色。生活是一部自导自演的戏剧,你理智处事就是喜剧,意气用事就是悲剧。所以,对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老实做事、轻松做人,不戴面具、表里如一。
6简单做人,应宽容忍让,以君子之心度人,以坦荡之心处事,以宽容之心交友。多为别人办好事,多把别人往好处想,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失误,这样,你心里就会多一层阳光,脸上就会多一缕春风。
7简单是一种美,一种心态,一种思想。简单做人,是一种睿智的选择,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因为简单,我们不会刻意追求形式,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把生活当做一种享受。(有删改)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文章第3段列举爱因斯坦的事例有何作用?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简单做人,应简洁朴素,不能太在意物质上的拥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走进春天的怀里
①头一次看见骆驼是在五岁。也许沙漠里的动物不适应滨海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吧,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正是骆驼褪毛的季节,一块一块半褪落的毛,挂在身上,远看像落魄的穷汉,穿着破衣在路上颠踬着;它们很憔悴,又怪又丑,给我极深刻的记忆。那些经过我家乡的骆驼,不久便离开了。它们颈下的铜铃,摇响在暮春沉迟的大气里,像是一首难以理解的凄凉的歌。那声音,曾在无数个夜晚,伴随过我童年的远梦。
②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 ③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过骆驼;在饥饿干渴中,我想念过骆驼;当脚底起了流浆水泡,走路像针刺的时刻,我忍住泪,更想起那些负重的驼群了。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走到骆驼们生长的家乡,我真会诚心诚意和它们做朋友呢。
④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进入想象中的沙漠,偶尔见到几只骆驼,也都是寂寞的流浪者,那个时代默默的负重奔走。后来转到南方,连一只骆驼也难见了,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只骆驼,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行走多年了。这不只是一种空无的幻觉。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当我在深夜的灯前,打开稿笺,让我的精神在格子上一步步行走时,人世便变为广阔无涯的瀚海,永远也走不到边了。
⑤我多么希望我的作品,响成一片叮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力,使我不呻吟,不叫喊,不颓丧。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我还会走下去的。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
⑥一群走过中国大地的骆驼,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使我一生行迹,像骆驼行走在沙漠上一样,处处都有饥饿寒冷,都有风雨霜雪。把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苦难,都驮负在背脊上,何止我这一匹骆驼呢?
⑦据说骆驼队行进时,都让最老的、熟识道路的、有过无数跋涉经验的骆驼走在最前面;小的骆驼,走在中间;像我这种半老不老、又不强壮的骆驼,只能殿后了。希望先辈的姿影作为引导,年轻一辈的勇锐行姿作为激励,使我勉力跟上而不落队。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雨润的绿洲。第②段加点的“我早期的印象”指的是对骆驼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印象?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④段中加点词“咀嚼”很耐人寻味,请结合句子品析。
文章以“走进春天的怀里”为题,有何用意?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种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圣神。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放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 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说说第④段的论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