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强”到“民富”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发展成果分配的统筹协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社会趋势,科学谋划,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增加百姓收入,提高人民富裕程度,完善保障机制,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结合材料,说明在追求“民富”的过程中怎样发挥共产党的作用?( 8分 )
我国“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下表空格内填写恰当的内容。(8分)
“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 |
政治生活依据 |
中共中央作出决议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提出《建议》。 |
① |
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广泛征求和吸取各方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十二五”规划正式草案。 |
② |
“十二五”规划草案要提交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审议讨论,最终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
③ |
(2)为了编制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2010年11月提供了包括登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网站、直接给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发手机短信等多种参与方式。
指出上述材料中体现的我国公民直接参与“十二五”规划决策的方式及政治意义。(8分)
某地在修建公路时,必经村民李某的承包地。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毁掉了李某种植的西红柿两亩多,后象征性地给了万某200元的补偿。万某多次找政府有关部门讨个说法却未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还认识到,各级政府工作中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甚至贪污腐败。”
(1)“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当前我国采取了哪些有效途径来制约和监督政府公共权力?(8分)
(2)你认为李某可以通过哪些具体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4分)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几位网友通过“民生热线”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丙: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
运用政治学有关知识对丙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11分)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作为公民,你认为应怎样积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11分)
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时,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