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①,以道羁臣寡妇②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③而愈工④。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注释】①怨刺:怨恨讽刺。②羁臣寡妇:泛指失意之人。③穷:困窘不得志。④工:工巧。
有人曾说:诗人的不幸,是文学的大幸。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
结合两则材料,联系现实,谈谈对你人生有怎样的启迪。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遣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已,复使扩廓①。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②还占城③侵地。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 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④壁,急呼其妻抱杌⑤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已,又召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扩廓:人名,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势力首领。②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③占城:古南国名。④垩(è):粉墙用的白土。⑤杌(wù):矮凳。
(1)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
(2)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

阅读下文,完成1_3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解释加粗的词。
  ①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
  ②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
  ③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
  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
 2.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正确选项( )
  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3.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行不义者,为其罚也;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为其赏也。今无道不义存存者赏之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不亦难乎?故乱天下害黔首者,若论为大。(节选自《吕氏春秋》)
1.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
今 无 道 不 义 存 存 者 赏 之 也 而 有道 行 义 穷 穷 者 罚 之 也 赏 不 善 而 罚善 欲 民 之 治 不 亦 难 乎?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       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    家著作。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B.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
C.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
D.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
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网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组是( )
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③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⑥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注]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范纯仁》)
[注]掊克:搜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怨岂在明,不见是图。谋取
B.致主处身,二者胥失。互相
C.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分条列举
D.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鄙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②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B.①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②法不至死,以情杀之
C.①当自任天下之重②此严治之犹不能戢
D.①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②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范纯仁以民为本政治理念的一组是
①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②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③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④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⑤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⑥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当县令时,因越权惩处了宫廷卫士而获罪,后因皇帝宽宏大量而免遭处罚。
B.范纯仁因抨击王安石变法而获得了皇帝的赞许,使皇帝对他言听计从。
C.有一处衙门关满犯了盗窃罪行的屠夫商贩,范纯仁不但宽恕了他们的死罪,训诫一番后还把他们释放了。
D.纯仁荐举人才,以天下公众的议论为标准,为朝廷荐举正直的官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