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D.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通俗文化盛行,社会日益开放,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高产作物大量引进,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妇女地位
C.棉纺织业兴起,家庭手工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D.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根本变化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

A.王朝 B.中国 C.世界 D.宇宙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主要表明

A.当时的政治决策出现民主化趋势 B.当时皇帝大权已经旁落
C.各部门分工明细、组织严密 D.三省体制也存在着决策弊端

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废分封制的作用
C.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 D.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