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 国别 |
铁路 |
建筑年代 |
里程(公里) |
投资估计(百万美元) |
| 俄 |
中东铁路 |
1898-1903 |
1721 |
189.3 |
| 德 |
胶济铁路 |
1899-1904 |
446 |
15 |
| 法 |
滇越铁路 |
1903-1909 |
464 |
32 |
| 日 |
南满铁路 |
1899-1903 |
1105 |
49 |
| 英 |
广九铁路(英段) |
1907 |
36 |
6.7 |
| |
合计 |
|
3772 |
292 |
A.甲午战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
B.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C.甲午战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
D.甲午战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廉物美 |
| B.列强经济侵略导致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
|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机器纺织抗衡 |
| D.开埠通商,关税协定有利于外国商品输入 |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里的“新天地”主要是指
| A.开辟了通向美洲、非洲的航路 | B.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
|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D.资产阶级开始了殖民扩张 |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
|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 C.①②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