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含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内容。这些主张的提出()
A.旨在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 B.是对西方发展道路的否定 |
C.体现了对劳动阶级的关注 | D.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长沙日报》上发表的《打倒正月初一》专号,这反映出当时()
A.西学东渐走向深入 | B.风俗改造具有激进倾向 |
C.文学革命成就显著 | D.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
“同光之际,所变在船马器械。戊戌以后,所变在法律政制。民国以来,则又有‘文化革命’与‘社会革命’之呼号与活动。”对近代前期这一思想演进轨迹的全面分析,正确的是()
A.抵御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明的统一 |
B.否定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封建专制与追求政治文明的统一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宣传家、重庆人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之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邹容的这一思想主张近似于()
A.马丁·路德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卢梭 |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这一观点属于()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