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
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 B.中朝、内阁、军机处 |
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 D.中朝、三司、尚书省 |
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 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
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 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②关注民生③国富兵强④最为彻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引发武装冲突。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段落。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
A.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 |
B.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
C.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
D.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 |
1966~197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66年为583元,1976年为575元,有小幅下降。全国职工工资总额1966年为296亿元,1976年为489亿元,增长65%。这说明()
A.人民生活水平长时间未得到明显改善 |
B.人口的急剧增长抵消了发展成就 |
C.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高涨 |
D.政府保证了城镇人口的充分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