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指出,“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C.甲午中日战争—— 维新变法 |
D.八国联军侵华——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
2008年至2009年因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美俄关系紧张,有人说,俄美之间将步入一种“新冷战”关系。但有人认为,用“新冷战”描述当前的美俄关系似乎不准确,之所以说“不准确”主要是因为
①现在不存在直接对抗的两大意识形态②现在不存在两大军事集团的直接对峙
③俄罗斯目前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不成挑战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已经是多极格局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 B.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动机--电力革命 |
C.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 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
某人在撰写论文时使用了以下的参考书:《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范围应该是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 |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出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 B.新经济政策 |
C.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 D.只抓农业不抓工业” |
“英国的产业革命虽然表现为生产方式的变革,但它的爆发却首先取决于市场革命的成功。而产业革命带来的军事技术优势不仅使新经济体系能战胜旧的体系生存下来,而且使之成为全球各国争相模仿的对象。”这不能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的急剧扩大 | B.诱发的因素是海外市场的急剧扩大 |
C.与英国海外军事扩张有密切的关系 | D.对世界文明进程、近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