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下达命令:“四十一军王铭章,务必死守滕县三日,以便增援部队巩固徐州。”王铭章战死后,毛泽东等曾写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国民党爱国军人誓死抗日 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③中共领袖赞誉国民党将领的抗战行为 ④日军在正面战场的攻势强劲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
|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
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 B.“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
| C.“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
| D.“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 B.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
C.集中力量重点攻关 | D.近现代以来,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
|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
|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
|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
下列关于新中国“百家争鸣”与战国的“百家争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战国的“百家争鸣”都是表现在学术问题上的争论 |
| B.都是学者在学术上完全自由放任的批评、辩论 |
| C.实施过程历经曲折,最终走向了思想的“大一统” |
| D.与二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所反映的阶级本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