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材料一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上,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1)亚当·斯密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持什么观点?据材料一归纳其所持观点的原因?
材料二 纽伦堡的一个制针匠可能要依次完成20种操作,而在英国,将近20个制针匠同时进行工作,每一个人只从事一种操作,后来,这20种操作根据经验又进一步划分、孤立,并独立化为各个工人的专门职能。……不同的阶段过程由时间上的顺序进行变成了空间上的并存。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提供更多的成品。
——选自《资本论》第十二章
部分国家颁布专利法和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时间表
项 目 |
荷兰 |
英国 |
美 国 |
日 本 |
颁布专利法的时间 |
17世纪初 |
1624年 |
1790年 |
1826生 |
成立证券交易所时间 |
1609年(阿姆斯特丹) |
1698年 |
1792(纽约) |
1878年(东京) |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西欧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论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下“1500年以后的世界”
(1)“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发生的根本原因。
(3)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但它却无法使俄国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结合这一事件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的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失业者只好一面等着饿死,一面举行示威游行。在若干大城市的垃圾站的四周,出现了一种所谓的"胡佛村"-穷苦不堪的男男女女的居住处。这些男人和女人都以沿门托钵或拾垃圾为生。他们的住处是用从垃圾堆捡来的破白铁罐子和碎木片所搭成的小棚子。
——《二十世纪美国史》
材料二:1932年9月,美国退伍军人团通过一项决议,宣布"现在所用的政治手段已不能迅速有效地对付经济危机了"。在亚特兰大出现了"美国法西斯协会和黑衣社"。接着在一些地方又出现了银衣社、白衣社、褐衣社、"民兵团"、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团体。
——《二十世纪美国史》
材料三:1932年初,胡佛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著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评论说:"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而这或许就是我们的政治、金融和工业领袖们在这一问题上失败的原因。有谁预见到了整个危机并预告了它的进程?就我所知并无一人。"
——《二十世纪美国史》
材料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依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特点?
(2)应对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实施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特点和实质各是什么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其市场和劳动力条件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具备的?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两个发源地在哪里?
(3)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请各举一例。
(4)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源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1912-1919年企业数量、资金等各方面都有较快发展。
(1)根据材料一所示内容,分析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分布特点。
(2)材料一中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创办于何时?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