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7月22日,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南昌开幕。会议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的总思路:高举           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           中国梦为引领,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主题主线和战略思路不动摇,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抓好民生这个第一大事,自觉落实稳定这个第一责任,不断强化改革这个第一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努力争创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新辉煌。
【请你补充】(1)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答案
【16字方针】(2)江西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24字方针,直接体现了教材什么观点?
【四个第一】(3)请你列举党和政府为抓好材料中的这四个“第一”而采取的措施。(各举一例3分)
【实干兴赣】(4)作为赣鄱儿女,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鄱湖梦”而努力奋斗?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的情怀和抱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多项选择题:“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尼采的这段话启示我们:
A.诚信的核心是善 B.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
C.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D.人们都不会因为欺骗而难过
(1)该题题型属于()
A.单项选择题 B.多项选择题 C.判断是非题 D.分析说明题
(2)该题题干、题肢中有哪些有助于答题的关键词?(至少两个,4分)
(3)肢干相连,排除错误题肢和干扰题肢。
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即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该题正确的题肢是();
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的题肢,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该题错误的题肢是();
第三、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即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该题干扰性题肢是()。
(温馨提示:可以用这个方法,检查一下自己客观题做得如何。)
(4)请你续写下面的话。

我值得信赖,因为

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如: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文规定,青少年不得酗酒、流浪、吸烟,禁止去营业性网吧、歌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表现。但在我们身边,却有很多同学都去过营业性网吧,甚至流连忘返。也有很多同学染上一些恶习,吸烟甚至尝试毒品,耽误了学习,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同学则滑向犯罪的深渊。
在本班召开一次以“与网吧(或香烟、毒品等)说再见,做忠实履行义务的好公民”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请你为本次班会制订活动方案。

卢勇的一天:早晨,八年级学生卢勇背起书包上学。到了学校,卢勇把吃剩的早餐随手往教学楼的楼梯边一扔,走进了教室。午饭后,卢勇到邮局寄信,回校的路上,看到有两名社会青年在持刀敲诈勒索一名低年级的同学,卢勇急忙到附近的公用电话亭打“110”报警。放学后,卢勇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生病的妈妈买了一块她喜欢吃的蛋糕。晚上,他就前两天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的“六H彩”赌博泛滥的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综合治理的书面建议。
(1)卢勇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
(2)请你当一回小法官,说说在卢勇的一天活动中,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并就公民权利义务问题对卢勇说几句话。

情景:小明一家在看有关日本政府授权企业对东海的天然气田进行钻探的新闻,由此引出的一段家庭成员间的对话:
小明:我认为日本太嚣张了,应该用武力给它点颜色看看。
妈妈:我认为应努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武力应是最后解决的方式。
爸爸:(从外面下班回来)我回来了!
妈妈: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爸爸:单位出了点事,我单位小李平时工作不认真,经常迟到、旷工。实行聘任制后,他落聘了,于是心怀不满,在厂门前贴小字报,公开辱骂厂领导,结果被派出所抓走了。抓他时,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你们凭什么抓我,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我的言论自由。”
(1)上述对话体现了公民的什么政治自由权利?
(2)为什么派出所要抓走小李?
(3)你赞成小李的说法吗?假如你是公安人员,你会怎么回答他?

综合实践题。
材料一:看看老师的感受:初一学生明显不如小学生爱回答问题,到初二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进入初三、高一,学生的这种心理进一步发展,他们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特别不愿告诉老师班上同学的事情。
材料二:听听父母的心声:“女儿最近不愿和我多说话,而是爱上QQ,我很想看看她在和谁聊,聊些什么,可她很不高兴,不让我看。我还不是为她好,网络上什么人都有,不该帮她把把关吗?”“儿子长大了,话越来越少,不称心就发脾气,知道他学习压力大,我们也不和他多冲突,有时还要看他脸色,这叫什么事嘛!”
(1)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孩子们表现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其危害性有哪些?
(2)你觉得要化解这样的心理危机,我们青少年有哪些正确的途径可采用?
(3)针对材料二中父母的心声,你觉得孩子和父母之间缺少什么?你能举例教给他们一些技巧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