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 )
| A.能进行DNA复制 | B.能传递给细菌后代 |
| C.能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 D.能合成人的生长素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
| 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
| 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
| D.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亮 |
向一个密封的酵母菌发酵瓶中不断通入充足的氧气,突然停止氧气供应,则发酵瓶中CO2的产生速率、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变化分别是( )
| A.降低、降低 | B.降低、升高 | C.升高、升高 | D.升高、降低 |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气浓度为a时( )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
| B.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
| C.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
| D.酵母菌停止发酵 |
如图所示为探究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图,a、b两锥形瓶内各放一些湿棉花,瓶塞上各吊一熟灰包,并插入温度计,分别有导管从瓶内通入水中。a瓶装入萌发的种子,b瓶装入等量的煮熟种子。48 h后,预期所能观察到的变化是( )
| A.a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 B.b瓶温度上升,与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 C.a瓶温度上升,与b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 D.b瓶温度上升,与a瓶连接的导管内水上升明显 |
将酵母菌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以下模拟实验。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 A.甲、乙、丙 | B.甲和丙 | C.乙和丙 | D.甲、乙、丙、丁 |